《沁园春 送李同知之官邺都》
时间: 2025-01-22 07:19: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送李同知之官邺都》
东西二都,史载循良,不五六人。
记南阳有召,颍川有霸,并州如郭,河内如恂。
直比朱弦,清伴古镜,吏自秋霜民自春。
如公者,守廉平二字,近古名臣。
棠阴手种方新。
又五马翩翩邺水滨。
想台高铜雀,尚留遗迹,
堂深画锦,空锁凝尘。
琴瑟从容,雅歌缓带,美政遥知达紫宸。
期年后,看行宣召,班冠廷绅。
白话文翻译:
东西两大城市,历史上能称得上良臣的也不过五六个。
想当年南阳有召,颍川有霸,并州如郭,河内如恂。
就像清脆的朱弦,明亮的古镜,官吏如同秋霜,百姓如春风。
像您这样的官员,保持清廉与公正,是古代名臣的标志。
棠树下种植的崭新事物,
还有五匹骏马在邺水边奔腾。
想起那高高的铜雀台,至今仍留有遗迹,
深深的堂屋中画着华丽的锦绣,空锁着凝聚的尘埃。
琴瑟声声悠扬,雅歌轻轻唱和,美好的政事远知于紫宸。
一年之后,期待您能被召回,佩戴官冠走入朝廷。
注释:
- 循良:指德行高尚的良臣。
- 召:指被任命或召回。
- 霸:指有权势的人。
- 朱弦:比喻清脆的声音。
- 棠阴:指棠树的阴影,象征着清凉与安宁。
- 铜雀:指古代的铜雀台,象征历史的遗迹。
- 紫宸:指皇宫,象征权力中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文圭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闻名。他的诗作多描绘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以及对历史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送别李同知赴邺都任职之作,表达了对李同知的赞美和对其未来的期望。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良臣的品德和政治理想被极为推崇。
诗歌鉴赏:
这首《沁园春 送李同知之官邺都》以优美的语言传达了对李同知的敬意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诗中对历史名臣的回顾,不仅表现出对古代贤人的追慕,更寄托了对李同知的殷切希望。陆文圭通过对比,描绘了当时官吏与民间的关系,表达了良好的政治应当是清明与和谐的。诗中借用“棠阴”与“铜雀”等意象,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与人文情怀,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既深沉又清新的气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西二都,史载循良,不五六人:指历史上在两个主要城市中,真正的良臣寥寥无几,表达对良臣稀缺的感慨。
- 记南阳有召,颍川有霸,并州如郭,河内如恂:提到历史上著名的贤者,强调人才的珍贵。
- 直比朱弦,清伴古镜,吏自秋霜民自春:利用比喻,表现出官吏和百姓之间的鲜明对比,寓意政治的清明。
- 如公者,守廉平二字,近古名臣:称赞李同知的清廉与公正,突出其品德。
- 棠阴手种方新:象征着新的事物在清凉的环境中生长,暗示着希望与重生。
- 又五马翩翩邺水滨:描绘美好的景象,显示对李同知未来工作的期待。
- 想台高铜雀,尚留遗迹:回顾历史的辉煌,强调历史的传承。
- 堂深画锦,空锁凝尘:表现古代文化的遗留与当下的空寂。
- 琴瑟从容,雅歌缓带:描绘和谐的乐声,与美好的政治相呼应。
- 期年后,看行宣召,班冠廷绅:表达对李同知未来前途的美好祝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朱弦”、“古镜”比喻清明的政治。
- 对仗:诗句结构平衡,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如“棠阴”、“铜雀”,构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李同知的品德,表达对清明政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棠阴:象征清凉、安宁的环境。
- 铜雀:代表历史的辉煌与传承。
- 琴瑟:象征和谐与美好政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沁园春 送李同知之官邺都》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陆文圭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南阳有召, 颍川有霸”是指什么?
- A. 历史贤者
- B. 历史事件
- C. 地理位置
- D. 军事统治
-
诗中“琴瑟从容,雅歌缓带”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悲伤
- B. 和谐
- C. 绝望
- D. 忧虑
答案:
- B. 陆文圭
- A. 历史贤者
- B. 和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春望》- 杜甫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诗词对比:
- 陆文圭 vs. 杜甫:两位诗人均关注社会现实,陆文圭的诗更注重对良臣的赞美,而杜甫则常常表现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代诗词欣赏》
- 《陆文圭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