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濯濯春月柳,低映金张宅。
风光到飞絮,枝头少颜色。
荣华岂不好,岁晚负赏识。
坚贞自中心,君看松与柏。
白话文翻译:
春月照耀下的柳树显得特别清晰,低低的映照在金张的宅邸上。
春风中飞舞的柳絮飘荡,枝头却少了生机与颜色。
荣华富贵岂不是人们所追求的吗?但到年末却被人冷落。
坚贞的品质才是内心的真实,君不见松树与柏树的挺立吗?
注释:
字词注释:
- 濯濯:形容清晰明亮的样子。
- 映:照映、反射。
- 飞絮:飞舞的柳絮。
- 荣华:指富贵荣华。
- 岁晚:年末,指时光的流逝。
- 坚贞:指忠诚坚定。
- 君看:你看,呼唤对方。
典故解析:
- 松与柏:松树和柏树象征坚韧和长青,常用来比喻有高尚品质的人。此处暗示诗人对坚贞品质的推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协,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正值柳树吐翠之时,诗人借自然景象抒发对生命与价值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物质与精神的不同追求。
诗歌鉴赏:
《拟古六首》中的这首诗以春月的柳树为引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以“濯濯春月柳”描绘了柳树在月光下的清晰形象,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生机。接下来“低映金张宅”将自然与人文环境结合,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环境的细腻观察。
“风光到飞絮,枝头少颜色”则转向一幅春日的画面,却暗含了对生命短暂与衰败的感慨,飞舞的柳絮似乎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易逝。接着“荣华岂不好,岁晚负赏识”以反问句引导读者思考荣华富贵的真正意义,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物质享受的淡漠,强调内心的坚贞与忠诚才是生命的真谛。
最后一句“君看松与柏”更是将诗的主题推向高潮,松树与柏树的形象象征着坚韧和不屈,代表了诗人理想中的人格魅力与生命价值。整首诗在清丽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既抒情又哲思,展现了宋代诗人对生命与价值的深刻领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濯濯春月柳:描绘春夜月光下的柳树,清晰而明亮,传达出春天的生机。
- 低映金张宅:柳树的影子投射在金张的宅邸上,连接自然与人文。
- 风光到飞絮:春风吹来,柳絮纷飞,生动描绘春天的气息。
- 枝头少颜色:柳树的精神状态,暗示生命的无常。
- 荣华岂不好:质疑世人对富贵的追逐,反映出诗人为人处世的态度。
- 岁晚负赏识:年末时光流逝,荣华不再,显示人生的失落。
- 坚贞自中心:强调内心的坚贞和信念,体现诗人的价值观。
- 君看松与柏:以松柏比喻高尚品质,寄予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与人生命境比喻,表达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柳树的飞絮仿佛在诉说生命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柳树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强调内心的坚贞与高尚品质的重要性,表现出对物质荣华的淡漠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柔美与生命,春天的象征。
- 飞絮: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 松与柏:象征坚韧不拔和高尚品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濯濯春月柳”意指:
- A. 柳树在春天的样子
- B. 月光照耀下的柳树
- C. 柳树的影子
- D. 柳树的颜色
-
“岁晚负赏识”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荣华的向往
- B. 对生命的失落
- C. 对时间的珍惜
- D. 对春天的喜爱
-
诗中“君看松与柏”是用来表达:
- A. 追逐名利
- B. 强调坚贞品质
- C. 描绘自然景象
- D. 反映人生哲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以自然描写抒发情感,展现隐逸生活的理想。
- 李白的《月下独酌》: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思考。
诗词对比:
曾协的《拟古六首》与杜甫的《春望》均描写春天的景象,但曾协更注重内心的坚贞与高尚,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两者在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生命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李白诗词选》
- 《王维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