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

时间: 2025-04-29 01:39:36

巫山高,巫女妖,雨为暮兮云为朝,楚王憔悴魂欲销。

秋猿嗥嗥日将夕,红霞紫烟凝老壁。

千岩万壑花皆坼,

但恐芳菲无正色。

不知今古行人行,几人经此无秋情。

云深庙远不可觅,十二峰头插天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巫山高,巫女妖,雨为暮兮云为朝,楚王憔悴魂欲销。秋猿嗥嗥日将夕,红霞紫烟凝老壁。千岩万壑花皆坼,但恐芳菲无正色。不知今古行人行,几人经此无秋情。云深庙远不可觅,十二峰头插天碧。

白话文翻译:

巫山高耸,巫女如妖,雨水如暮色,云雾似晨光。楚王因思念而憔悴,魂魄似要消散。秋天的猿猴在傍晚时分哀鸣,红霞与紫烟凝聚在古老的墙壁上。千山万壑中花儿都已凋谢,唯恐这春光再无真色。不知古今的行人中,有多少人经过此地而无秋愁。云雾深处的庙宇难以寻觅,十二座峰峦高耸直插天际,显得碧蓝无比。

注释:

  • 巫山高:指的是巫山的高峻,巫山在古代传说中有神秘的色彩。
  • 巫女妖:巫女有妖艳之美,暗示其神秘和超凡脱俗。
  • 楚王憔悴:指楚王因思念而消瘦,可能暗指屈原等历史人物。
  • 猿嗥:猿猴的叫声,象征孤独和悲哀。
  • 千岩万壑:形容山峦重叠,景色壮丽。
  • 芳菲:指春天的美丽花朵。
  • 云深庙远:形容庙宇在云雾深处,难以接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齐己,唐代诗人,以其精致的诗风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他的诗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盛唐时期,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诗人通过描绘巫山的景色,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乐府杂曲·巫山高》是一首充满神秘色彩的诗作,齐己通过巫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个人情感的细腻。诗开头以“巫山高,巫女妖”点明了主题,巫山的高耸与巫女的妖艳暗示了诗的神秘和异域情怀。接着,诗中通过“雨为暮兮云为朝”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变幻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心情的沉重。

“楚王憔悴魂欲销”一语,暗示了历史悲剧,仿佛在诉说楚王对往昔的执念与哀伤。这种情感在后面的“秋猿嗥嗥日将夕”中得到了深化,猿猴的哀鸣与夕阳的暗淡交织,象征着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过往的怀念。诗的最后两句“云深庙远不可觅,十二峰头插天碧”则将思绪引向了更高的境界,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渴望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巫山高,巫女妖:以巫山的高大和巫女的妖艳开篇,呈现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2. 雨为暮兮云为朝:雨天与云雾交替,体现了时间的流动与心情的变幻。
  3. 楚王憔悴魂欲销:楚王因思念而憔悴,暗示历史悲剧与诗人的感怀。
  4. 秋猿嗥嗥日将夕:猿猴的叫声在黄昏时分显得格外悲凉,增添了孤独感。
  5. 红霞紫烟凝老壁:晚霞与烟雾凝聚在古老的墙壁上,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6. 千岩万壑花皆坼:描绘出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花开花落的无常。
  7. 但恐芳菲无正色:对春天美好时光的忧虑,似乎暗示着美好总是短暂的。
  8. 不知今古行人行:反思历史与当下,多少人走过而未曾真正理解。
  9. 几人经此无秋情:追问人们在这景色中是否能感受到秋天的情愫。
  10. 云深庙远不可觅:描绘庙宇深藏在云雾中,难以寻觅。
  11. 十二峰头插天碧:壮丽的山峰直插云天,展现出自然的伟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雨为暮兮云为朝”,将自然现象比作时间的流转。
  • 拟人:如“秋猿嗥嗥”,赋予猿猴以人类的情感。
  • 对仗:如“千岩万壑花皆坼”,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巫山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巫山:象征神秘与美丽,承载着历史与传说。
  2. 巫女:代表着异域文化与超凡的美。
  3. 秋猿:象征孤独与失落。
  4. 红霞紫烟:表现出自然景色的变化与生命的短暂。
  5. 千岩万壑:象征广阔与壮丽的自然景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巫山高”表现了什么意象?

    • A. 高大的山岳
    • B. 低矮的山丘
    • C. 海洋
    • D. 沙漠
  2. “楚王憔悴魂欲销”中楚王为何憔悴?

    • A. 饥饿
    • B. 思念
    • C. 疾病
    • D. 战争
  3. 诗中提到的“秋猿”意指什么?

    • A. 快乐
    • B. 孤独
    • C. 繁荣
    • D. 和平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怀古》王之涣
  • 《庐山谣》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 齐己的《巫山高》和李白的《庐山谣》,两者均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齐己更注重情感的细腻和历史的沉重,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表达个人的豪情与洒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书籍,涉及齐己及其诗作的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