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胡季昭 其二》

时间: 2025-01-10 22:31:35

玉李当春孟,公书以讣闻。

但期同气骨,不作异乡坟。

岂料鳞音后,俄传蝶梦云。

想教宁越水,恨不识朱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胡季昭 其二
玉李当春孟,公书以讣闻。
但期同气骨,不作异乡坟。
岂料鳞音后,俄传蝶梦云。
想教宁越水,恨不识朱云。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的孟月,玉李花开时节,听闻了你的讣告,心中感慨万千。
只希望我们同属一个祖宗,不要在异乡辜负这份血脉相连的情感。
谁曾想在你去世后,偏偏传来了你如梦似幻的消息。
我想让宁越的水流淌,恨不能让它认识那朱云的美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李:一种果树,春天开花,象征美好和希望。
  • :讣告,指亲友去世的消息。
  • 同气骨:同宗同族,血缘相连。
  • 异乡坟:在外地的坟墓,表达对故人的思念。
  • 鳞音:指音信,音信如鱼鳞般稀少。
  • 蝶梦云:梦中相会,象征美好的回忆或幻影。
  • 宁越水:宁越指今浙江一带的水,可能代表故乡的河流。
  • 朱云:象征美好事物,可能指代故人或美好回忆。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同气骨”表现了古人对血缘的重视,强调了亲情的不可割舍。
  • “鳞音”与“蝶梦”相结合,体现了生死之间的隔阂及对逝去之人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庭芝,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取胜。

创作背景

《挽胡季昭 其二》是为悼念胡季昭而作,表现了诗人对故人的追思与怀念,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生死、亲情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意象开篇,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然而随后的讣告令人心痛,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表达对胡季昭的追念时,使用了“同气骨”一词,强调了血缘的紧密,突显了离别的沉重。接着,诗人以“鳞音”与“蝶梦”来形容音信的稀少与对故人的思念,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最后两句流露出对故乡的怀念,尤其是“恨不识朱云”,既表现出对美好回忆的渴望,又隐含着对故人再见的无奈与惋惜。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李当春孟:春天来临,玉李花盛开,象征着生机。
  • 公书以讣闻:接到故人的讣告,表明离别的来临。
  • 但期同气骨:希望与故人同属一个家族,感受彼此的血脉相连。
  • 不作异乡坟:希望不在异乡安葬,表达对故乡的牵挂。
  • 岂料鳞音后:想不到在他去世后不久,音信稀少。
  • 俄传蝶梦云:突然得到的消息如梦幻般虚无缥缈。
  • 想教宁越水:希望宁越的水能流淌,象征故乡。
  • 恨不识朱云:对故人的怀念,无法再见的遗憾。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同气骨”和“异乡坟”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使用“鳞音”和“蝶梦”比喻音信与思念,形象生动。
  • 意象:通过春天的意象与水的流动,表现生与死的交错。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亲友的深切怀念,反映了人们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和对美好回忆的珍惜。诗人在追忆中流露出深深的惋惜与无奈,体现了古代士人对亲情与故乡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李:象征青春与美好,隐喻着生机。
  • 异乡坟:象征离别与孤独,反映对故人的思念。
  • 宁越水:代表故乡的河流,体现对故土的眷恋。
  • 朱云:象征美好和对逝者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同气骨”是指什么?

    • A. 亲属关系
    • B. 朋友关系
    • C. 同学关系
  2. “岂料鳞音后”中的“鳞音”是什么意思?

    • A. 风声
    • B. 音信
    • C. 梦境
  3. 诗人希望“宁越水”能做什么?

    • A. 载游人
    • B. 流淌故乡
    • C. 传递音信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以春天的美景和对故人的思念为主题。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诗作,表达了对历史和故人的追忆。

诗词对比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挽胡季昭 其二》对逝去的追忆形成对比,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