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口移舟入江,再泊十里头潘家湾,阻风不至》
时间: 2025-01-23 08:12: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风五日吹江练,江底吹翻作江面。
大波一跳入天半,粉碎银山成雪片。
五日五夜无停时,长江倒流都上西。
计程一日二千里,今踰灩澦到峨眉。
更吹两日江必竭,却将海水来相接。
老夫蚤知当陆行,错料一帆超十程。
如今判却十程住,何策更与阳侯争。
水到峨眉无去处,下梢不到忘归路。
我到金陵水自东,只恐从此无南风。
白话文翻译
北风连续吹了五天,把江面吹得波涛汹涌,江底的水都翻了起来。
巨浪跳跃到半空,像是粉碎了的银山,化作了一片雪花。
五天五夜不停地狂风呼啸,长江的水仿佛都开始向西流去。
我计算着一天可以行驶两千里,今天刚刚过了灩澦,抵达了峨眉。
再吹两天,江水就会干涸,而海水将会流入这里。
我早就知道应该走陆路,错把一帆当成了十程的路程。
如今决定停留在这里,如何再与阳侯争论呢?
水流到了峨眉却无处可去,下游再也找不到归路。
我到金陵时水是从东面来的,只怕从此再无南风。
注释
- 江练:指江水的表面。
- 粉碎银山:比喻波涛翻滚,像是打碎了银色的山峰。
- 灩澦:古地名,位于长江中的一段。
- 阳侯:指阳光,或是比喻如阳光般的顺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被誉为“山水诗派”的代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杨万里在长江上行舟的过程中,描绘了江河的汹涌与行舟的艰难,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感叹以及对归路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长江在北风的影响下的波涛汹涌,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与无常。开篇的“北风五日吹江练”便以直白的语言引入了主题,接着通过对比“江底吹翻作江面”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的力量。诗中“大波一跳入天半,粉碎银山成雪片”生动地体现了波浪的巨大和急促,呈现出一种气势磅礴的画面。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对长江水势的判断和对行舟的无奈感愈加明显,“计程一日二千里”与“如今判却十程住”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在长江的艰难航行和对归路的迷茫。最后,诗人以“我到金陵水自东,只恐从此无南风”结束,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和对归路的渴望,整体情感深沉而复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风五日吹江练:北风已经吹了五天,江水的表面如练一般被吹动。
- 江底吹翻作江面:江底的水被风吹翻,形成了波涛汹涌的面貌。
- 大波一跳入天半:巨浪从水中跳起,直冲半空。
- 粉碎银山成雪片:波涛翻滚,仿佛将银色山峰打碎,化作雪片。
- 五日五夜无停时:风暴持续了五天五夜,毫不停歇。
- 长江倒流都上西:长江的水流似乎逆流而上,向西涌动。
- 计程一日二千里:我测算着一天能行驶两千里。
- 今踰灩澦到峨眉:今天刚刚穿过灩澦,抵达了峨眉。
- 更吹两日江必竭:再吹两天,江水就要枯竭。
- 却将海水来相接:到时候将会有海水流入这里。
- 老夫蚤知当陆行:我早就知道应该走陆路。
- 错料一帆超十程:原以为一帆能超越十程。
- 如今判却十程住:如今却只能停留在这里。
- 何策更与阳侯争:如何再与阳光争论呢?
- 水到峨眉无去处:水流到了峨眉却没有去处。
- 下梢不到忘归路:下游再也找不到归家的路。
- 我到金陵水自东:我到金陵时水是从东面来的。
- 只恐从此无南风:只怕从此再也没有南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粉碎银山成雪片”,将波涛比作打碎的雪片,形象生动。
- 夸张:如“长江倒流都上西”,强调自然的力量。
- 对仗:如“我到金陵水自东,只恐从此无南风”,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长江的狂风巨浪,表达了自然的壮丽与无常,诗人在自然面前的无奈以及对归路的渴望,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北风: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不可控。
- 江水:象征着流动的人生与时光。
- 巨浪:象征着生活中的波折与艰难。
- 金陵:象征着归家的理想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北风吹了多少天”?
- A. 三天
- B. 五天
- C. 七天
-
“老夫蚤知当陆行”中的“陆行”指的是什么?
- A. 在水上行船
- B. 在陆地上行走
- C. 在天空中飞行
-
诗人担心从此再无哪种风?
- A. 北风
- B. 南风
- C. 西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杨万里与杜甫:两者都有对自然的深刻描写,但杨万里更多体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关系,而杜甫则常常反映社会时事与人生苦难。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