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有怀一持公》
时间: 2025-01-26 06:05:30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永遇乐 有怀一持公
作者: 梁三苏 〔近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月故依然,木犹如此,能向谁诉。露白葭苍,草衰鸿断,秋意添几许。那厢帘子,一时风味,曾记玉人金缕。只西风,空怜瘦菊,不知旧时佳侣。流光逝也,诗灵酒魄,到底天涯何处。春梦秋云,人情世事,漠漠生涯路。当年杏树,暗消风日,剩有寒螀自语。深灯下,一帘秋影,一池秋雨。
白话文翻译:
月亮依旧,树木也还如昔,能向谁倾诉我的心声呢?白露时节,苍茫的芦苇,草木衰败,鸿雁已经断飞,秋意愈发浓厚。那边的帘子,曾经的风情,曾几何时记得那位身穿金缕衣裙的美人。如今只有西风,空自怜惜那瘦弱的菊花,想起往日的良伴已不知去向。时光匆匆而逝,诗情酒意,究竟身在何方?春梦秋云,人情世态,渺茫的生活道路。当年的杏树,早已消逝于风日之中,只剩下寒螀在自言自语。灯下深处,一帘秋影,映照着一池秋雨。
注释:
- 月故依然:月亮还是那样的明亮。
- 木犹如此:树木依旧如故,暗示时光的流逝。
- 露白葭苍:白露时节,芦苇苍翠。
- 草衰鸿断:草木衰败,鸿雁已断飞。
- 玉人金缕:指过去的爱人,形象美丽。
- 瘦菊:指秋天的菊花,象征孤独和凋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三苏(1884-1948),原名梁启超,号任公,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和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常常蕴含深厚的情感,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逝去岁月的追忆。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晚秋,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正值秋季,万物凋零,诗人以自然景象映射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永遇乐 有怀一持公》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限惋惜与怀念。开篇以“月故依然,木犹如此”引入,既展现出自然界的恒常,又暗示了人事的变迁。接着,秋天的意象如“露白葭苍”、“草衰鸿断”等,不仅描绘了季节的特征,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在“那厢帘子,一时风味,曾记玉人金缕”中,诗人追忆起旧日的美好,犹如在回忆中寻找失去的情感。西风送来秋意,然而美好的回忆却只能在心中默默感伤。诗的后半部分则显现出对人生的思考,“流光逝也,诗灵酒魄,到底天涯何处”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迷茫。
全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后以“深灯下,一帘秋影,一池秋雨”收尾,既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孤独环境,又留给读者一个沉静而深远的思考空间,使整首词在感伤中透出几分哲理的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故依然,木犹如此:表明月亮和树木的常态,但人事已非。
- 能向谁诉:感叹自己心中无处倾诉。
- 露白葭苍,草衰鸿断:描绘秋天的景象,暗示生命的衰退。
- 那厢帘子:引出对过往的美好回忆。
- 只西风,空怜瘦菊:西风中传来的孤独感,瘦菊象征着失落与孤独。
- 流光逝也,诗灵酒魄:时光流逝,诗的灵魂与酒的醉意都难以留住。
- 春梦秋云,人情世事:以梦与云象征人情冷暖,生活的无常。
- 当年杏树,暗消风日:暗示美好时光的逝去。
- 深灯下,一帘秋影,一池秋雨:最后的意象,营造出孤独而忧伤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天的景象与人生的感慨结合。
- 拟人:如“寒螀自语”,赋予虫鸣以情感,使意象更为生动。
- 对仗:全诗在意象与情感上形成对照,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深切怀念和对无常人生的感慨,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惆怅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重要意象:
- 月亮:象征恒常与孤独,映照诗人的内心。
- 秋天:象征生命的衰退与感伤。
- 瘦菊:代表孤独与失落的美,反映诗人的情感状态。
- 灯下秋影:营造出一种沉静的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惆怅与怀念
- C. 愤怒
- D. 满足
-
“流光逝也,诗灵酒魄”中的“流光”指的是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光的流动
- C. 水流
- D. 星光
-
诗中“深灯下,一帘秋影”意象的作用是什么?
- A. 表达欢乐
- B. 营造孤独的氛围
- C. 描绘春天
- D. 赞美自然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梁三苏 vs. 李清照:两位诗人都表现了对往事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但梁三苏更侧重于孤独的情感,而李清照则在愁绪中夹杂着对美好爱情的追忆。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词研究》
- 《近现代诗词选》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