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三首 其一》

时间: 2024-09-19 21:44:22

龙安山下,道路纵横。

兜率宫中,楼阁重叠。

虽非天上,不是人间。

到者心安,全忘诸念。

善行者不移双足,善入者不动双扉。

自能笑傲烟萝,谁管坐消岁月。

莫教推落岩前石,打破下方遮日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龙安山下,道路纵横。
兜率宫中,楼阁重叠。
虽非天上,不是人间。
到者心安,全忘诸念。
善行者不移双足,善入者不动双扉。
自能笑傲烟萝,谁管坐消岁月。
莫教推落岩前石,打破下方遮日云。

白话文翻译

在龙安山下,道路交错纵横;在兜率宫中,楼阁层层叠叠。
这里虽不是天上的仙境,也不是人间的俗世。
来到这里的人心中安宁,完全忘却了各种杂念。
善于行走的人双足不动,善于进入的人双扉不动。
他们能够潇洒地面对烟雾缭绕的山林,谁在乎坐着消磨岁月呢?
不要让岩前的石头推倒,也不要打破那遮挡阳光的云朵。

注释

字词注释

  • 龙安山:指的是一个地方名,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兜率宫:传说中的天宫,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地。
  • 善行者:指那些善于行走修行的人。
  • 烟萝:形容山间烟雾缭绕的景象。

典故解析
兜率宫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常用于描述一种理想的、清净的境界。在古代文学中,常用以象征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慧照,宋代高僧,擅长诗词,作品多以禅宗思想为主,表达对世俗生活的超然与内心的平静。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时代背景下,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诗人通过描写理想境地,寄托了对修行与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龙安山与兜率宫为背景,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境界。诗中以“虽非天上,不是人间”强调了此地的独特性,既不属于神仙的世界,也不是凡俗的现实,传达出一种恬静与安宁的意境。此地的到来使人心安,忘却烦恼,体现了禅宗思想中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中“善行者不移双足,善入者不动双扉”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修行者的坚定与从容,强调了在修行中应保持的内心安宁。接下来的“自能笑傲烟萝,谁管坐消岁月”则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表现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对比于世俗的喧嚣,体现了对内心世界的重视与追求,勾勒出一种理想的修行状态,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哲理与宁静的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龙安山下,道路纵横:描绘山下的景象,象征着通往内心宁静的路径。
  • 兜率宫中,楼阁重叠:兜率宫象征理想的境地,楼阁重重叠叠,暗示着层次丰富的内心世界。
  • 虽非天上,不是人间:强调这是一种超脱于世俗的境地。
  • 到者心安,全忘诸念:描述来到这里的人,心中无忧无虑,忘却世间烦恼。
  • 善行者不移双足,善入者不动双扉:修行者的坚定与从容,象征内心的安宁。
  • 自能笑傲烟萝,谁管坐消岁月:表现对时间的豁达态度,强调内心的自由与欢愉。
  • 莫教推落岩前石,打破下方遮日云:警示不要让外界的干扰影响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该诗运用了对偶句,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与节奏感;同时,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传达出深刻的哲理,形成了一种宁静而深邃的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强调修行者应保持内心的安宁与自我反省,体现了深厚的禅宗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安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兜率宫:超脱世俗的理想境地。
  • 烟萝:描绘自然美景,营造出一种缥缈的氛围。
  • 双足、双扉:象征心灵的安定与不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兜率宫”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超脱的理想境地
    c) 普通的山村

  2. “善行者不移双足”的意思是?
    a) 行动不便
    b) 不动摇的坚定
    c) 走得很快

  3. 诗中强调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自然的美
    b) 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c) 友情与爱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杂诗》 王维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与该诗都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但李白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释慧照则更注重于内心的平静与超脱。王维的《山中杂诗》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其内心的情感波动与释慧照的淡然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禅宗与诗歌》
  • 《古诗词鉴赏指南》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假三首 其一》的诗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