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回文冬闺怨》
时间: 2025-04-28 02:06: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回文冬闺怨
作者:苏轼
雪花飞暖融香颊。
颊香融暖飞花雪。
欺雪任单衣。
衣单任雪欺。
别时梅子结。
结子梅时别。
归不恨开迟。
迟开恨不归。
白话文翻译:
雪花飞舞,温暖的气息融化在脸颊上。
脸颊上的香气随着温暖的空气和飞舞的雪花一起融化。
任凭雪花欺负我穿得单薄的衣服。
单薄的衣服任凭雪花欺负。
分别时梅子已经结了。
梅子在分别时已经结好。
我不怨恨归来的迟到。
迟开的花让我怨恨无法归来。
注释:
- 飞暖:指温暖的空气。
- 香颊:指脸颊散发出的香气。
- 欺雪:雪花的欺负,形容寒冷的天气。
- 梅子结:梅花的果实已经结出,表示季节的变化。
- 开迟:花开得晚,意味着等待和期盼。
典故解析:
梅子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清雅和坚韧,常常与思念和别离相关联。诗中提到的“梅子结”和“迟开”,暗示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离别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作品涵盖诗、词、散文等多种体裁,以豪放、洒脱著称,深受后世喜爱。
创作背景:
《菩萨蛮·回文冬闺怨》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正值冬季,作者身处异乡,心中难免生出思乡之情和对爱的渴望。冬天的寒冷与内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深切的情感。
诗歌鉴赏:
《菩萨蛮·回文冬闺怨》是一首围绕爱情与思念的词作。全词通过回文的形式,展现了冬天的寒冷与内心的温暖交织的复杂情感。开篇以“雪花飞暖融香颊”引入,描绘出冬日里飞舞的雪花和温暖的气息,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细腻感受。然而,随着词句的深入,情感的基调逐渐转向对离别的忧伤与思念。诗中反复出现的“衣单任雪欺”,不仅表现出对寒冷的无奈,也暗示了内心对温暖爱情的渴望。
整首词的结构在形式上巧妙,通过上下句的回文形式,展现出一种重复和循环的感觉,仿佛在表达情感的纠结与循环不息。最后两句“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既是对离别的无奈,也传达了对相聚的期盼,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时光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花飞暖融香颊:描绘冬日的雪花在飞舞中,与温暖的气息交融,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 颊香融暖飞花雪:反转的结构中,脸颊的香气与温暖交织,暗示着对爱人的思念。
- 欺雪任单衣:面对雪的打压,作者只能无奈地穿着单薄的衣服,表现出内心的脆弱。
- 衣单任雪欺:强调了外在环境对内心情感的影响,强化了孤独感。
- 别时梅子结:梅子在分别时结出,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痛苦。
- 结子梅时别:与前句呼应,进一步强调离别的无奈。
- 归不恨开迟:尽管归来的时间迟了,心中却没有怨恨,表现出对爱情的包容。
- 迟开恨不归:反向表达出对未归的失落,情感的复杂性在此处达到高潮。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词语的节奏感。
- 回文:形式上的独特让情感的表达更为深刻,展现出离别与思念的循环。
- 拟人:雪花被赋予了欺负的特性,使自然的寒冷与人类的情感结合。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主题围绕着离别、思念与对爱情的渴望,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映射出内心的孤独与对爱人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花:象征孤独与寒冷。
- 梅子:代表思念与回忆。
- 单衣:象征脆弱与无奈。
- 香颊:传达温暖与柔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梅子”象征什么?
- A. 思念
- B. 欢聚
- C. 离别
-
“归不恨开迟”中的“开迟”意指什么?
- A. 花开得晚
- B. 归来的迟到
- C. 时光流逝
-
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 A. 欢快
- B. 伤感
- C. 中立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柳永《雨霖铃》
诗词对比:
- 苏轼 vs. 李清照:两位诗人在处理离别与思念的情感时,苏轼更倾向于用自然景象的对比来表达情感,而李清照则通过细腻的生活细节展现内心的抒情。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词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