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到浔阳生三女子,因诠真理,用遣妄怀》
时间: 2025-01-10 22:56: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到浔阳生三女子,因诠真理,用遣妄怀。
宦途本自安身拙,世累由来向老多。
远谪四年徒已矣,晚生三女拟如何。
预愁嫁娶真成患,细念因缘尽是魔。
赖学空王治苦法,须抛烦恼入头陀。
白话文翻译
自从来到浔阳生下三个女儿,我因而理解了真理,想要消除那虚妄的心怀。
仕途本就安身无能,世俗的羁绊总是让人到老时更加困扰。
远谪四年已然过去,晚年生下三个女儿该如何应对呢?
早已忧虑婚嫁成了烦恼,细想因缘不过是一场魔幻。
幸而学习了空王的苦法,必须将烦恼抛入空门。
注释
- 宦途:指仕途,官场。
- 安身拙:指在仕途上立足无能。
- 世累:世俗的牵累和困扰。
- 远谪:被贬谪到远方。
- 因缘:缘分、因果关系。
- 空王:指佛教中关于空的理论。
- 头陀:原指修行者,后指入道的修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而著称,擅长描写民生疾苦及自我情感,倡导“诗要言之有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彼时他已被贬谪,内心对家庭和世俗生活的责任感与对出世求道的渴望相冲突,诗中流露出他对女儿未来的忧虑,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白居易的个人经历,表达了他对仕途和家庭的深刻思考。诗人以“自到浔阳生三女子”开头,暗示了家庭责任与个人理想之间的矛盾。宦途的无能和世俗的牵累使得他倍感压力,尤其是对女儿未来的担忧,显得尤为沉重。诗中“预愁嫁娶真成患,细念因缘尽是魔”深刻揭示了他对婚姻与因缘的思考,认为这些都是虚幻而充满困扰的。在面对这些烦恼时,白居易寻求解脱,选择学习佛教的“空王治苦法”,表达了他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思想深邃,使读者在欣赏之余能够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到浔阳生三女子:自从来到浔阳,就生下三个女儿,暗示了家庭的责任感。
- 因诠真理,用遣妄怀:这是对真理的理解,想要消除内心的虚妄与烦恼。
- 宦途本自安身拙:在官场上立足无能,表达对自身处境的不满。
- 世累由来向老多:世俗的羁绊与困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 远谪四年徒已矣:被贬谪四年已然过去,感到时间的流逝。
- 晚生三女拟如何:晚年生下的女儿们将来该如何生活。
- 预愁嫁娶真成患:对女儿婚嫁的担忧与焦虑。
- 细念因缘尽是魔:仔细思考因缘关系,认为这是一种幻觉。
- 赖学空王治苦法:幸亏学习了佛教的苦法,寻找解脱之道。
- 须抛烦恼入头陀:必须将烦恼抛掉,追求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婚嫁、因缘比作魔幻,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个人在家庭责任与世俗羁绊之间的挣扎,反映了白居易对人生、因缘、家庭、婚嫁的深刻思考。诗中对佛教思想的引入,表现了追求内心宁静与解脱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浔阳:象征着诗人的故乡与家庭责任。
- 三女子:代表着家庭的牵绊与未来的忧虑。
- 魔:象征着世俗的烦恼与困扰。
- 空王:象征着超脱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宦途”指的是什么?
- A. 仕途
- B. 乡间
- C. 商道
- D. 学问
-
白居易在诗中对女儿未来的主要担忧是什么?
- A. 教育
- B. 嫁娶
- C. 事业
- D. 生活
-
诗中提到的“空王”是指什么?
- A. 一种理想
- B. 佛教的苦法
- C. 政治理想
- D. 经济思想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比较白居易的《自到浔阳生三女子》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家庭与社会责任的思考,但白居易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挣扎与解脱,而杜甫则更多反映了对国家与民生的忧虑。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研究文章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