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妄缘,题如上人壁》

时间: 2025-01-10 23:02:51

自从为騃童,直至作衰翁。

所好随年异,为忙终日同。

弄沙成佛塔,锵玉谒王宫。

彼此皆儿戏,须臾即色空。

有营非了义,无著是真宗。

兼恐勤修道,犹应在妄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从为騃童,直至作衰翁。
所好随年异,为忙终日同。
弄沙成佛塔,锵玉谒王宫。
彼此皆儿戏,须臾即色空。
有营非了义,无著是真宗。
兼恐勤修道,犹应在妄中。

白话文翻译:

从我还是个无知小孩,直到变成衰老的老人。
我所喜欢的事物随着年岁而改变,但忙碌的生活却始终如一。
玩沙子造佛塔,敲响玉器去拜王宫。
彼此的行为如同儿戏,片刻之间便化为虚无。
有些营谋并非真正的义理,无所依托才是真正的宗旨。
我还恐怕努力修道,依然是在妄想之中。

注释:

  • 騃童:指无知的小孩,形容对事物缺乏理解。
  • 衰翁:年老的男人,指诗人自己。
  • 异:不同、变化。
  • 忙:忙碌。
  • 弄沙成佛塔:形容无意义的行为,暗指玩乐。
  • 锵玉:敲响玉器,象征对权贵的拜访。
  • 彼此:指人与人之间。
  • 色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自《心经》,表达事物的无常。
  • 有营:有意图的行为。
  • 了义:真正的义理。
  • 无著:无所依托。
  • 真宗:真正的宗教或哲学根源。
  • 妄:妄想、虚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关怀民生,擅长叙事诗和乐府诗。白居易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影响深远,尤其以《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作品最为知名。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和修道的思考。诗中表达了对世俗繁忙与虚无的感悟,强调人生的无常与修行的真谛。白居易在此时已历经世事,对人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诗歌鉴赏:

《感悟妄缘,题如上人壁》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诗人以自我经历为线索,回顾了从幼年到老年的生命历程,探讨了人生的变化与修道的意义。开头两句,诗人自述从孩提时代到老年的心理变化,所好随年异,体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接着,他以“弄沙成佛塔”来比喻那些无意义的追求,暗示世人往往在忙碌中迷失自我。

在“彼此皆儿戏,须臾即色空”中,诗人深刻地指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如儿戏,转瞬即逝的生命如同幻影,强调了人应当对生命的短暂有更清晰的认识。而后两句则揭示了深层的哲理,真正有意义的追求应当是无所依托的内在修行,而不是外在的形式和名利。

整首诗以沉思的语气,表达了白居易对人生、宗教以及修道的独特见解,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哲理性,值得读者反复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自从为騃童,直至作衰翁:表达了诗人从无知小孩到衰老老人的人生历程。
  2. 所好随年异,为忙终日同:随着年岁的增长,兴趣和爱好不断变化,但生活的忙碌却没有改变。
  3. 弄沙成佛塔,锵玉谒王宫:形象地描绘了无意义的追求,如玩沙造塔和去拜访权贵。
  4. 彼此皆儿戏,须臾即色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生活的短暂,像儿戏一样,转瞬即逝。
  5. 有营非了义,无著是真宗:真正有意义的追求在于无所依托的内在修行,而非外在的形式。
  6. 兼恐勤修道,犹应在妄中:即使努力修行,若在迷妄中,仍难以获得真实的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弄沙成佛塔”,比喻无意义的追求。
  • 对仗:如“有营非了义,无著是真宗”,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疑问句强调人生的虚无与无常。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世俗繁忙的虚幻以及修行的真正意义,倡导人们关注内心的真实与修行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騃童:象征无知与幼稚。
  • 衰翁:象征衰老与智慧的积累。
  • 佛塔:象征对信仰和内心追求的渴望。
  • 王宫:象征世俗权力与名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的《感悟妄缘,题如上人壁》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观?

    • A. 追求名利
    • B. 反思人生的无常
    • C. 忽视内心的真实
    • D. 赞美世俗生活
  2. “弄沙成佛塔”在诗中象征什么意思?

    • A. 有意义的追求
    • B. 无所依托的信仰
    • C. 无意义的行为
    • D. 内心的宁静
  3. 诗中强调的“无著”是什么意思?

    • A. 有名的宗教
    • B. 无所依托的真实
    • C. 外在的形式
    • D. 世俗的功名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王维的作品均反映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但白居易更加关注社会现实与人情冷暖,而王维则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对比两首诗,可以发现他们在主题选择上的不同,白居易的诗更具哲理性,而王维的诗则更具画面感和情感共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