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好》

时间: 2025-01-27 04:03:46

露落风高桐叶坠。

小庭院、秋凉佳气。

兰堂聚饮华筵启。

罢令曲、呈珠缀。

晚天行云凝香袂。

新声内、分明心意。

玉炉初喷檀烟起。

敛愁在、双蛾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露落风高桐叶坠。
小庭院秋凉佳气。
兰堂聚饮华筵启。
罢令曲呈珠缀。
晚天行云凝香袂。
新声内分明心意。
玉炉初喷檀烟起。
敛愁在双蛾翠。


白话文翻译:

露水滴落,秋风高扬,梧桐树的叶子纷纷飘落。
小小的庭院里,秋意浓郁,气氛宜人。
兰堂中,宾客聚集,华丽的筵席已经摆开。
歌声停止,乐曲呈现出珠玉般的美妙。
傍晚的天空,行云凝聚,散发出香气的衣袂。
新歌在心中清晰地传达着情意。
玉炉中,檀香初吐,烟雾升起。
愁绪被收敛在那双翠色的眉间。


注释:

字词注释:

  • 露落:露水滴落。
  • 风高:指秋风清高,气候凉爽。
  • 桐叶:指梧桐树的叶子,象征秋天。
  • 佳气:指美好的气氛和气候。
  • 华筵:华丽的宴席。
  • 曲呈:乐曲的演奏。
  • 珠缀:指珍珠般的音乐或装饰。
  • 香袂:香气飘散的衣袂。
  • 玉炉:香炉,通常用来焚香。
  • 檀烟:檀香的烟雾。
  • 敛愁:收敛忧愁。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特定典故,但“兰堂”常用来形容高雅的居所,寓意清雅的社交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安世,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清丽,擅长描绘细腻的秋景和人情。

创作背景: 此诗多描绘秋季的景象,结合宴饮的欢愉,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端正好》是一首描绘秋日宴饮场景的诗。诗的开头以“露落风高桐叶坠”点明了季节,秋风的吹拂和梧桐的落叶让人感受到一丝萧瑟之感。接着,诗人转而描绘小庭院的“秋凉佳气”,营造了一种凝重而又雅致的氛围。此时的宴席在“兰堂聚饮华筵启”中展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这个温馨的场合。

在诗的中段,音乐与酒宴的结合让人心生愉悦,“罢令曲呈珠缀”让乐声宛如珍珠般悦耳,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热闹。随着“晚天行云凝香袂”,诗人将视角转向自然,描绘出傍晚时分行云带来的宁静与香气,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

最后,诗人以“玉炉初喷檀烟起”收尾,檀烟的升起仿佛带走了宴会上的愁绪,暗示着宴会虽有欢乐,但又不乏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在欢愉与秋意中交织,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露落风高桐叶坠:描绘秋天的特征,露水、秋风和落叶,象征着季节的变迁。
  • 小庭院秋凉佳气:表现庭院的氛围,传达出一股清新宜人的气息。
  • 兰堂聚饮华筵启:描绘宴会的场景,强调聚会的热闹与欢愉。
  • 罢令曲呈珠缀:暗示音乐的美妙,乐曲如同珍珠般光华。
  • 晚天行云凝香袂:描绘傍晚的景象,结合自然之美与人事之乐。
  • 新声内分明心意:表达情感的传达,音乐与心意的交融。
  • 玉炉初喷檀烟起:焚香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深意的氛围。
  • 敛愁在双蛾翠:愁绪的收敛与隐含,暗示着对人生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乐曲比作珠缀,增强了音乐的形象感。
  • 对仗:如“露落风高”和“小庭院秋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秋天的宴会展开,既有欢愉的气氛,又蕴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露水:象征清晨的宁静和新的开始。
  • 秋风:代表着时节的变迁和生命的轮回。
  • 梧桐:作为秋天的象征,常用来寄托思乡之情。
  • 兰堂:象征高雅的居所,传达出诗人的品位和追求。
  • 檀烟:焚香的意象,象征着宁静和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玉炉初喷檀烟起”中的“玉炉”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饮食
    • b) 香炉
    • c) 酒杯
    • d) 庭院
  3. 诗中提到的“华筵”最能代表什么?

    • a) 宴席
    • b) 书房
    • c) 花园
    • d) 音乐会

答案:

  1. c) 秋天
  2. b) 香炉
  3. a) 宴席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秋天的意象,但情感上更显忧郁。对比之下,杜安世的《端正好》则更加侧重于宴饮的欢愉与人生的美好,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杜安世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