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时间: 2025-01-26 07:41:14

塞坦通碣石,虏障抵祁连。

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

影移金岫北,光断玉门前。

寄言闺中妇,时看鸿雁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关山月
作者: 卢照邻 〔唐代〕

塞坦通碣石,虏障抵祁连。
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
影移金岫北,光断玉门前。
寄言闺中妇,时看鸿雁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诗的开头提到边塞的险峻,形象地描绘了战乱的环境。接着,诗人感叹自己与亲人相隔千里,明月高悬在空中,显得格外孤独。随着影子向北移动,光线在玉门关前断裂,似乎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最后,诗人寄语远方的妻子,提醒她在仰望天空时,要注意那飞过的鸿雁,传递思念之情。

注释:

  1. 塞坦:指边塞的险要之地。
  2. 碣石:指的是礁石,此处用以形容边塞的险峻地形。
  3. 虏障:指敌人设下的障碍。
  4. 祁连:指祁连山,常作为边境的象征。
  5. 相思:思念之情。
  6. 明月:象征思念和孤独的情感。
  7. 金岫:指金色的山峰,象征美丽的意境。
  8. 玉门:玉门关,古代边塞的一个重要关口,象征着离别与隔离。
  9. 闺中妇:指诗人的妻子,表达对她的关心与思念。
  10. 鸿雁:象征信使,传递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照邻,字仲明,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边塞风光与人情。其作品多表达对国家和家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边疆动荡之时,诗人身处战乱中,思念远方的亲人,因而写下此诗,表达对家乡以及亲人的怀念。

诗歌鉴赏:

《关山月》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边塞诗,诗人在对边疆环境的描写中流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通过"塞坦通碣石"与"虏障抵祁连"的描写,展现了战争带来的艰难与险恶。诗人以月亮作为连接两地心灵的桥梁,"明月正孤悬"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亲人的思念。尤其是最后两句,通过寄语的方式,不仅传达了思念之情,也将诗人对妻子深切的关怀表达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情真意切,构建了一个既有战乱背景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情感世界,使人读来倍感温暖与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塞坦通碣石:描绘边塞的艰险之地,给人一种冷峻的感觉。
  2. 虏障抵祁连:进一步强调边疆的险峻和战乱的现实。
  3. 相思在万里:表达思念之情的遥远与深切。
  4. 明月正孤悬:明月不仅是自然景象,更是诗人孤独的象征。
  5. 影移金岫北:意象转移,暗示着距离的遥远。
  6. 光断玉门前:光线的断裂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7. 寄言闺中妇:直接向妻子传达情感,拉近情感的距离。
  8. 时看鸿雁天:鸿雁象征着传递思念的信使,寄托了对妻子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明月比作孤独的象征,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险恶环境与个人的思乡之情,表现了战乱带来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对家乡与亲人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明月:象征思念与孤独。
  2. 鸿雁:象征信使,传递思念。
  3. 金岫:象征美丽与宁静的自然景象。
  4. 玉门:象征离别与隔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着什么? a) 亲情
    b) 思念与孤独
    c) 战乱

  2. “影移金岫北”中的“影”指的是什么? a) 月亮的影子
    b) 人的影子
    c) 星星的影子

  3. 诗人寄语的对象是谁? a) 战友
    b) 妻子
    c) 朋友

答案

  1. b) 思念与孤独
  2. a) 月亮的影子
  3. b) 妻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与人情的融合。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念,但《关山月》更为突出情感的深沉与孤独,呈现出战乱背景下的特殊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流派与风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