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次韵张以道 潺湲洞》

时间: 2025-01-11 14:26:14

万派漱寒玉,及此犹潺湲。

临流觌毛发,体粟生轻寒。

馀波荡尘氛,一洗清尘寰。

观澜得妙理,用处心常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派漱寒玉,及此犹潺湲。临流觌毛发,体粟生轻寒。馀波荡尘氛,一洗清尘寰。观澜得妙理,用处心常閒。

白话文翻译:

无数溪流冲刷着冰冷的玉石,直到这里依然潺潺流淌。靠近水边,可以看到自己的头发和肌肤,身体因轻寒而生起鸡皮疙瘩。余波荡涤着尘埃,一次洗涤便使尘世变得清新。观察水波起伏,领悟到深奥的道理,运用时心境总是闲适。

注释:

  • 万派:形容溪流众多。
  • 漱寒玉:比喻溪流冲刷着冰冷的石头。
  • 潺湲:水流声。
  • 觌:看见。
  • 体粟:因寒冷而起的鸡皮疙瘩。
  • 馀波:水流的余波。
  • 尘氛:尘埃。
  • 尘寰:尘世。
  • 观澜:观察水波。
  • 妙理:深奥的道理。
  • 心常閒:心境总是闲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1103-1172),字彦辅,号东篱,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山水诗。这首诗描绘了溪流的景象,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游览山水时所作,通过对溪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妙,并借此抒发对生活哲理的领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溪流为载体,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的结合。诗中“万派漱寒玉”一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溪流的动态美,而“临流觌毛发”则通过具体的感官体验,增强了读者对自然之美的感知。后两句“馀波荡尘氛,一洗清尘寰”则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相结合,表达了通过观察自然,人们可以洗涤心灵,领悟生活的真谛。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派漱寒玉”:以众多溪流冲刷冰冷石头的景象,比喻自然的活力和清新。
  2. “及此犹潺湲”:说明溪流的声音一直持续,增添了宁静的氛围。
  3. “临流觌毛发”:通过具体的感官体验,增强了自然之美的真实感。
  4. “体粟生轻寒”:描绘了因寒冷而起的鸡皮疙瘩,增强了感官体验。
  5. “馀波荡尘氛”:余波荡涤尘埃,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可以净化心灵。
  6. “一洗清尘寰”:一次洗涤便使尘世变得清新,表达了通过自然可以获得心灵的净化。
  7. “观澜得妙理”:观察水波起伏,领悟到深奥的道理,表达了通过自然景观可以获得人生哲理。
  8. “用处心常閒”:运用这些领悟时,心境总是闲适,表达了通过自然景观获得的心灵平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漱寒玉”比喻溪流冲刷石头。
  • 拟人:如“馀波荡尘氛”赋予水波以净化尘埃的能力。
  • 对仗:如“万派漱寒玉,及此犹潺湲”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溪流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力量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通过观察自然,人们可以洗涤心灵,领悟生活的真谛。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溪流、寒玉、潺湲、毛发、体粟、尘氛、尘寰、澜、妙理、心常閒。
  • 详细解释:溪流象征着自然的活力和清新;寒玉比喻冰冷的石头;潺湲描绘水流声;毛发和体粟增强了感官体验;尘氛和尘寰象征尘世;澜和妙理表达了通过自然景观获得的人生哲理;心常閒表达了通过自然景观获得的心灵平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万派漱寒玉”中的“漱”字是什么意思? A. 冲刷 B. 洗涤 C. 滋润 D. 流动
  2. 诗中“临流觌毛发”中的“觌”字是什么意思? A. 看见 B. 触摸 C. 感受 D. 想象
  3. 诗中“馀波荡尘氛”中的“尘氛”指的是什么? A. 尘埃 B. 气氛 C. 环境 D. 世界
  4. 诗中“观澜得妙理”中的“妙理”指的是什么? A. 深奥的道理 B. 美丽的景色 C. 清新的空气 D. 宁静的心境

答案: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的秋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赤壁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自然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史浩的《走笔次韵张以道 潺湲洞》: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史浩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山水诗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山水诗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