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至永乐文长老院,文时卧病退院》

时间: 2025-01-25 22:33:14

夜闻巴叟卧荒村,来打三更月下门。

往事过年如昨日,此身未死得重论。

老非怀土情相得,病不开堂道益尊。

惟有孤栖旧时鹤,举头见客似长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闻巴叟卧荒村,
来打三更月下门。
往事过年如昨日,此身未死得重论。
老非怀土情相得,病不开堂道益尊。
惟有孤栖旧时鹤,
举头见客似长言。

白话文翻译

夜里听到巴叟在荒村里卧病,
他在月下三更时来敲我的门。
往事如同昨天一样,时光飞逝,这一生尚未结束,值得重新讨论。
我老了并非因为对故土的眷恋,
而是因为病痛无法在堂上畅谈,愈加尊重。
唯有孤独栖息的老鹤,
抬头见到客人时似乎长话连篇。

注释

  • 巴叟:指的是巴尔,古代传说中的一位隐者或文人。
  • 三更:夜深时分,通常指子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 往事:过去的事情。
  • 老非怀土情:老年人并不是因为对故乡的情感而感到孤独。
  • 病不开堂:因病无法在厅堂上接待客人。
  • 孤栖旧时鹤:比喻诗人自己,孤独地生活在往日的回忆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词等多方面成就斐然,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在病痛与孤独中对往事的追忆与沉思。在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遭遇的双重影响下,诗中蕴含着对人生的哲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呈现了苏轼在病榻之际对往事的深刻回忆与感慨。从“夜闻巴叟卧荒村”开始,诗人以夜深人静的场景引入,仿佛是他内心孤独的写照。接着,诗人通过回忆往事,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紧密相连,强调了人生的短暂与不可追忆。

诗中提到的“老非怀土情相得”,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故乡情感的淡化,更多的是对生命和病痛的思考。这种思考不仅仅是个人的,也是普遍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的关于老去与怀旧的主题。最后,提到的“孤栖旧时鹤”,既是对自身境遇的自嘲,也是对生命的一种超脱,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凄凉与哲理的升华。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体现了苏轼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夜闻巴叟卧荒村”:夜晚听到巴叟在荒凉的村庄中病卧,突显孤独与寂寞。
  2. “来打三更月下门”:深夜来敲门的人,暗示着对友人的思念和访客的稀少。
  3. “往事过年如昨日”:往事仿佛昨天,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惋惜。
  4. “此身未死得重论”:虽然身体衰老,但依然有重新探讨生活的价值。
  5. “老非怀土情相得”:老年人孤独并非因为对故乡的牵挂。
  6. “病不开堂道益尊”:因为病痛无法接待客人,反而让人愈加尊重。
  7. “惟有孤栖旧时鹤”:孤独的老鹤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贫乏的生活。
  8. “举头见客似长言”:见到客人时,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体现出内心的渴望与孤独。

修辞手法

  1. 比喻:将自己比作孤独的鹤,表达孤独感。
  2.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3. 反语:通过“老非怀土情相得”使人反思老年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的沉思与对孤独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在病痛中对往事的追忆,同时也传达出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孤独与沉思。
  2. 巴叟:隐者,象征淡泊与孤高。
  3. 荒村:象征生命的无常与孤独。
  4. 老鹤:象征孤独的高洁与清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巴叟”指的是哪个角色?

    • A. 诗人的朋友
    • B. 一位隐者
    • C. 诗人的弟子
  2. “往事过年如昨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C. 对生活的满足
  3. 诗中“病不开堂道益尊”意指?

    • A. 年龄的增长
    • B. 病痛带来的尊重与理解
    • C. 对故乡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作品都表达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但苏轼更加关注内心的哲思,而李白则更偏向于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