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

时间: 2025-01-11 05:23:16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 通: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村居
作 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乡村的宁静生活。茅草屋檐低矮,溪水边绿草如茵。在醉意朦胧中,听到吴地的方言,感觉特别好,谁家有白发的老翁和老妇呢?大儿子在溪东锄豆,中儿则正在织鸡笼。最喜欢那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


注释:

  • 茅檐:茅草搭成的屋檐。
  • 吴音:指江南地区的方言,尤其是苏州话。
  • 翁媪:老头与老太太,指年长者。
  • 亡赖:顽皮、调皮。
  • 剥莲蓬:剥取莲蓬中的莲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文学家和军事家,生于山东,晚年居住于南宋的临安(今杭州)。他在词作上继承了李清照等人的传统,同时又融入了自身的豪情和壮志,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他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平淡生活的珍惜。诗中描绘的生活场景,可能是他在隐居期间所见,表达了对亲情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清平乐·村居》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乡村宁静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词中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呈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田园风光。开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勾勒出一幅恬静的乡村图景,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安详。接着,“醉里吴音相媚好”一句,传达出诗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与乡邻交流的快乐,体现了人们之间的亲切关系。

在描写家庭成员的忙碌时,诗人用“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描绘了家庭的劳作景象,显示出农村生活的真实与朴实。而最后一句“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则把目光转向小儿的顽皮与无忧无虑,展现了孩子们的天真与快乐,给整首词增添了生动的色彩。

整首词用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体现了对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美好愿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描绘了乡村环境,茅檐低矮,草地绿油油,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
  2. 醉里吴音相媚好:在醉意中听到的江南方言,感到特别美好,传达出一种亲切感。
  3. 白发谁家翁媪:引发对乡村老人的思考,增添了人情味。
  4.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描述了家庭的日常劳作,展示了农村的生活图景。
  5.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表现了孩子的天真无邪,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气息。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比喻:用“醉里吴音”暗示了诗人的心情状态。
  • 意象:茅檐、溪水、莲蓬等意象,构成了自然和谐的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家庭、亲情以及自然和谐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珍视和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茅檐:象征朴实、自然的生活状态。
  2. 溪水:象征流动的时间与自然的和谐美。
  3. 莲蓬:象征纯真与自然的馈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醉里吴音”指的是哪个地区的方言?

    • A. 北方方言
    • B. 吴地方言
    • C. 西南方言
  2. 诗中的“大儿锄豆”反映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 A. 忙碌的城市生活
    • B. 乡村日常劳动
    • C. 旅行的惬意生活
  3. 诗中的小儿在做什么?

    • A. 玩耍
    • B. 剥莲蓬
    • C. 读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乡村四月》(韦应物)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村居》(高鼎)与《清平乐·村居》:两首诗均描绘乡村生活,但高鼎的《村居》更强调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则更注重情感的表达与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