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裴坟
作者: 俞桂 〔宋代〕
买船穿僻径,坟古最幽深。
山近风常冷,松蟠昼亦阴。
来时无整骑,骑路有鸣禽。
寄语城居者,何人肯访寻。
白话文翻译:
我买了船,沿着偏僻的小路而行,来到这座古老而幽深的坟茔。
山近在眼前,风常常带着凉意,松树缠绕着,白天也显得阴暗。
来这里时没有整齐的骑马之行,路上却有鸟儿在鸣叫。
我想对城里的人说,谁愿意前来探访呢?
注释:
- 裴坟:古代的坟墓,通常指名人或有历史意义的墓地。
- 买船:指的是租船或购买船只,表示一种出行方式。
- 僻径:偏僻的小路,暗示路途的艰难和人迹罕至。
- 坟古:古老的墓地,强调其历史的悠久。
- 松蟠:松树缠绕,形容松树生长的状态。
- 整骑:整齐的骑马出行,形象地描绘出一种繁华的景象。
- 鸣禽:鸣叫的小鸟,传达宁静的自然氛围。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著名典故,但表达了隐居与自然的主题,反映出当时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寄语城居者”一语,也暗含对城市喧嚣与乡村宁静的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桂,宋代诗人,出身于文人世家,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其诗在当时有一定影响力,风格清新自然,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裴坟》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群体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思考,诗人通过自然景致的描写表达了对人世纷扰的逃避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裴坟》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穿行于幽深古坟之间的情景。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开篇“买船穿僻径”便带给读者一种远离喧嚣、探索未知的感觉,显示了诗人勇于追求独立与自由的精神。
接下来的“坟古最幽深”则为整个诗设定了一个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暗示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山近、风冷、松蟠的描写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幽静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风的凉意与松树的阴影,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最后两句,诗人将视角转向城居者,质问“何人肯访寻”,展现了对城市生活的反思与批判。这不仅是对自我的一种告白,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呼唤,渴望有人能够理解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在悠然自得的自然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传达出诗人对纯粹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买船穿僻径:诗人购买船只,选择偏僻的小道,体现出他对隐秘与宁静的追求。
- 坟古最幽深:来到古老的坟茔,环境幽静且深邃,暗示历史的厚重。
- 山近风常冷:近山处常有凉风,描写自然环境的清冷,增强孤独感。
- 松蟠昼亦阴:松树缠绕,白天依然阴暗,象征着一种隐秘与寂静的氛围。
- 来时无整骑:表示来时没有同行者,突出孤独的旅程。
- 骑路有鸣禽:路上却有鸟鸣,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寄语城居者:对城里人发出邀请与质问,呼唤更多人关注自然与隐逸生活。
- 何人肯访寻:反映出对隐逸生活的期许与渴望,带有一丝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松蟠”形象地描绘了松树的生长状态,暗示了环境的孤寂。
- 对仗:诗中使用了许多对仗的句式,使诗歌更加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拟人:鸣禽的描写使得自然更加生动,仿佛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城市喧嚣的反思,表现出对古老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珍视,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船:象征着自由与探索,代表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坟:古老的坟茔,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反映出对过往的敬畏。
- 山、风、松:自然的意象,构成了诗中孤独而宁静的氛围,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选择哪种交通工具来穿行于僻径?
- A. 骑马
- B. 走路
- C. 买船
- D. 乘车
-
诗中提到的环境特征有哪些?
- A. 温暖
- B. 阴冷
- C. 热闹
- D. 明亮
-
诗人对城居者的呼唤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期待
- B. 无奈
- C. 愤怒
- D. 失望
答案:
- C. 买船
- B. 阴冷
- A. 期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同样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展现孤独感。
诗词对比:
《山中杂诗》与《裴坟》都渗透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山中杂诗》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而《裴坟》则更多地探讨内心的孤独与对现实的反思。两者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山水诗的美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