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高帝纪》

时间: 2025-01-22 15:48:47

始皇坑儒生,秦室遂颠覆。

取冠溺其中,何乃踵前躅。

亭长初秦民,秦事鉴已熟。

事有异取舍,安用自窘束。

方从丰沛豪,起逐中原鹿。

君王自神武,将士岂局促。

当时分汉茅,素行甚污辱。

屠沽与刀笔,杂然非一族。

叔孙晚见推,韩彭旋烹戮。

一弛复一张,往往如转轴。

高皇躬独断,此理深照烛。

英风渺何之,遗事空简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读高帝纪

始皇坑儒生,秦室遂颠覆。
取冠溺其中,何乃踵前躅。
亭长初秦民,秦事鉴已熟。
事有异取舍,安用自窘束。
方从丰沛豪,起逐中原鹿。
君王自神武,将士岂局促。
当时分汉茅,素行甚污辱。
屠沽与刀笔,杂然非一族。
叔孙晚见推,韩彭旋烹戮。
一弛复一张,往往如转轴。
高皇躬独断,此理深照烛。
英风渺何之,遗事空简牍。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始皇帝杀害了许多读书人,因此秦朝迅速灭亡。为了得到权力而淹没在权力的漩涡中,怎么能够追赶前人的足迹呢?在秦朝初期,地方长官对秦朝的事情已经非常熟悉了。事情的取舍有不同,何必让自己受困于此?当初从丰沛豪家起家,追逐中原的猎物。君王自己具备神勇,难道将士会局限于此?当时汉朝分治,素行上却很污秽。屠沽与刀笔的官吏,杂七杂八并不属于同一类。叔孙晚被推举,韩彭却遭受杀戮。一张一弛,常常像转动的轴一样。高皇帝亲自做决定,这道理深刻如烛光照亮。英俊的风范何在,遗留的事迹只是一纸简牍。

注释

字词注释

  • 始皇:指秦始皇,秦朝的第一位皇帝。
  • 坑儒生:指秦始皇焚书坑儒,残酷打压知识分子。
  • 颠覆:指推翻,灭亡。
  • 亭长:地方小官,负责地方事务。
  • 取冠溺其中:为名利而沉溺其中。
  • 局促:局限,狭隘。
  • 屠沽:指贩卖鱼肉的商贩。
  • 刀笔:指文官,文书官吏。
  • 叔孙晚:指叔孙通,汉初的著名政治家。
  • 韩彭:指韩光与彭越,两个汉朝初期的重要人物。

典故解析

  • 焚书坑儒:是指秦始皇为了控制思想,焚烧书籍,杀害读书人,导致秦朝知识的缺失和文化的倒退。
  • 高皇:指汉高祖刘邦,开创汉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紫芝,字君衡,号青门,宋代诗人,擅长古文,作品以情感细腻、语言优美著称。他的诗多涉及历史、政治等题材,常常流露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批判。

创作背景
《读高帝纪》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历史对比,反思秦汉更替的历史教训,表达对权力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读高帝纪》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作,周紫芝通过对秦汉历史的回顾,展现了他对权力、道德及人性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提到“始皇坑儒生”,直接揭示了秦始皇的残酷与无情,显示出对知识分子的极度压制。接着,诗人描绘了秦朝的覆灭,强调了权力的无常和历史的教训。

在诗中,周紫芝不仅仅在叹息历史的悲剧,更在提醒后人要警惕权力的诱惑和对名利的追逐。他通过“亭长初秦民,秦事鉴已熟”这句,指出地方官员对历史教训的熟悉,暗示了历史的循环与人性的弱点。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语言洗练,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能。最后两句“英风渺何之,遗事空简牍”更是让人深思,英俊的风范何在,留下的不过是一纸空文,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无常。通过这首诗,周紫芝不仅在讲述历史,更在传达一种对未来的警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始皇坑儒生:开篇直接点出秦始皇的暴行,设定了整首诗的历史背景。
  2. 秦室遂颠覆:因残酷压制知识分子,最终导致秦朝的灭亡。
  3. 取冠溺其中:指为了名声与权力而迷失自我。
  4. 亭长初秦民:地方官员对秦朝历史的了解。
  5. 秦事鉴已熟:地方官员熟悉秦朝的历史教训。
  6. 事有异取舍:事情的选择与取舍各有不同。
  7. 安用自窘束:何必让自己陷入困境。
  8. 方从丰沛豪:指当初从富贵之家起家。
  9. 起逐中原鹿:比喻追逐中原的权利与财富。
  10. 君王自神武:君王自身具备英雄气概。
  11. 将士岂局促:将士的能力并不受限。
  12. 当时分汉茅:指汉朝的分治局面。
  13. 素行甚污辱:指当时的官员品行不端。
  14. 屠沽与刀笔:指不同身份的官员。
  15. 杂然非一族:不同背景的人混在一起。
  16. 叔孙晚见推:叔孙通晚年被推举。
  17. 韩彭旋烹戮:韩光与彭越遭到杀戮。
  18. 一弛复一张:形容权力的变化。
  19. 往往如转轴:比喻事态变化迅速。
  20. 高皇躬独断:汉高祖亲自做出决断。
  21. 此理深照烛:这道理深刻如烛光照亮。
  22. 英风渺何之:英雄的风采何在。
  23. 遗事空简牍:留下的不过是一纸空文。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屠沽与刀笔”,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权力的变化比作“转轴”,生动形象。
  • 反问:通过反问形式加强语气,突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秦汉历史的反思,揭示了权力的无常和历史的教训,传达出对未来的警醒与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始皇:代表暴政与压制。
  • 亭长:象征地方官员与权力的交织。
  • 英风:象征英雄气概与理想。

文化内涵

  • 诗中涉及的历史人物与事件,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的复杂性,警示后人要吸取历史教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秦始皇做了哪些事情导致秦朝的灭亡?

    • A. 提高民生
    • B. 坑杀读书人
    • C. 扩大疆域
  2. 诗中提到的“亭长”指的是哪个身份?

    • A. 地方官员
    • B. 书生
    • C. 军人
  3. “高皇”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秦始皇
    • B. 汉高祖刘邦
    • C. 唐太宗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蜀道难》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比较《读高帝纪》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关怀,但前者更注重权力的无常,后者则表现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读高帝纪》的内涵与艺术魅力。

相关诗句

始皇坑儒生,秦室遂颠覆。下一句是什么

取冠溺其中,何乃踵前躅。上一句是什么

取冠溺其中,何乃踵前躅。下一句是什么

亭长初秦民,秦事鉴已熟。上一句是什么

亭长初秦民,秦事鉴已熟。下一句是什么

事有异取舍,安用自窘束。上一句是什么

事有异取舍,安用自窘束。下一句是什么

方从丰沛豪,起逐中原鹿。上一句是什么

方从丰沛豪,起逐中原鹿。下一句是什么

君王自神武,将士岂局促。上一句是什么

君王自神武,将士岂局促。下一句是什么

当时分汉茅,素行甚污辱。上一句是什么

当时分汉茅,素行甚污辱。下一句是什么

屠沽与刀笔,杂然非一族。上一句是什么

屠沽与刀笔,杂然非一族。下一句是什么

叔孙晚见推,韩彭旋烹戮。上一句是什么

叔孙晚见推,韩彭旋烹戮。下一句是什么

一弛复一张,往往如转轴。上一句是什么

始皇坑儒生,下一句是什么

秦室遂颠覆。上一句是什么

秦室遂颠覆。下一句是什么

取冠溺其中,上一句是什么

取冠溺其中,下一句是什么

何乃踵前躅。上一句是什么

何乃踵前躅。下一句是什么

亭长初秦民,上一句是什么

亭长初秦民,下一句是什么

秦事鉴已熟。上一句是什么

秦事鉴已熟。下一句是什么

事有异取舍,上一句是什么

事有异取舍,下一句是什么

安用自窘束。上一句是什么

安用自窘束。下一句是什么

方从丰沛豪,上一句是什么

方从丰沛豪,下一句是什么

起逐中原鹿。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