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卿与余终日坐竹间以何人有酒身无事谁家多竹门可款为韵余得上七字 其二》
时间: 2025-01-11 08:39: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卿与余终日坐竹间以何人有酒身无事谁家多竹门可款为韵余得上七字其二
典午方中否,举世无贤人。高爵岂不佳,奇祸终相因。七子各见几,引身良及辰。至今白眼徒,往往多怒嗔。愚智不同调,孤高固难群。自信苟不疑,俗说空纷纷。
白话文翻译
在正午时分,问世间是否还有贤明之人。高贵的地位难道不令人向往吗?然而奇异的祸患终究会伴随着它。七个儿子各自有多少见识,身心安宁则要看时辰。至今白眼只是一种徒然,常常充满了怒气和怨恨。愚蠢与智慧的调子不同,孤高的人自然难以与群体相处。只要自信不疑,世俗的谣言便是空洞无物。
注释
- 典午:指正午时分,古人认为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
- 贤人:有德行和才能的人。
- 高爵:高贵的官职或地位。
- 奇祸:意外的祸害。
- 白眼:形容鄙视、轻视的眼神。
- 愚智:愚笨与聪明的对比。
- 孤高:形容高傲而孤立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紫芝(约1055-1125),字子真,号紫芝,宋代诗人,曾任官职,以诗名世。其诗风清新高远,崇尚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对社会现状充满失望和困惑。诗中表达了对高位名利的思考,以及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诗歌鉴赏
周紫芝的这首诗以“典午”开篇,传达了一种对现世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深刻反省。诗人首先提出“举世无贤人”的设问,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人才匮乏的失望。接着通过“高爵岂不佳”的反问,揭示了高位与权利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反而可能引发“奇祸”的隐忧。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七子各见几”的隐喻,描绘了人生轨迹的不同,强调了人应当顺应天时,寻求内心的宁静。诗句“至今白眼徒,往往多怒嗔”更是传达出对人情冷暖的无奈与失望。最后,诗人总结道,愚智之间的差异使得孤高的人难以融入群体,而自信而不疑,则是在众多谣言中保持内心平静的关键所在。
整首诗通过对高贵地位与个人理想的反思,勾勒出一幅充满哲理的生活画卷,呼唤人们在纷扰的世俗中保持自我,追求内心的真实与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典午方中否:正午时分是否有贤人。
- 举世无贤人:整个世界里似乎没有值得尊敬的人。
- 高爵岂不佳:高贵的地位难道不让人向往吗?
- 奇祸终相因:然而高位所带来的祸患总是相伴而生。
- 七子各见几:每个人的见识各有不同。
- 引身良及辰:身心的安宁依赖于适当的时机。
- 至今白眼徒:至今看来,白眼只是徒劳的表现。
- 往往多怒嗔:人们常常充满了怒气与怨恨。
- 愚智不同调:愚蠢与聪明之间的调子是不同的。
- 孤高固难群:孤傲的人自然难以融入群体。
- 自信苟不疑:只要自信而不怀疑,
- 俗说空纷纷:那么世俗的说法便是空洞而纷乱的。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愚智不同调,孤高固难群”。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引发读者思考,如“高爵岂不佳”。
- 隐喻:将人生比作“七子”,强调个体差异。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冷静思考,揭示了高位与内心幸福之间的矛盾,呼唤人们保持自信和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清雅、高洁的品质。
- 酒:代表放松与人际交往的氛围。
- 白眼:象征冷漠与社会的偏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高爵岂不佳”,此句的意思是: a) 高贵的地位令人向往
b) 高贵的地位毫无用处
c) 高贵的地位是个陷阱 -
诗人认为“愚智不同调”,这句话想表达什么? a) 愚笨与聪明有本质的区别
b) 愚笨的人也可以聪明
c) 聪明人总是孤独 -
“自信苟不疑”强调了什么? a) 个人信念的重要性
b) 盲目的自信
c) 对他人的依赖
答案:
- a) 高贵的地位令人向往
- a) 愚笨与聪明有本质的区别
- a) 个人信念的重要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
- 《登高》杜甫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周紫芝的诗与陶渊明的《饮酒》在主题上都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前者侧重于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后者则更加强调个人的精神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赏析》
- 《周紫芝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