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戏为双井解嘲》

时间: 2025-04-27 22:27:26

山芽落磑风回雪,曾为尚书破睡来。

勿以姬姜弃蕉萃,逢时瓦釜亦鸣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芽落磑风回雪,曾为尚书破睡来。勿以姬姜弃蕉萃,逢时瓦釜亦鸣雷。

白话文翻译:

山上的新芽在风雪中凋落,曾经为当朝尚书打破了梦乡。不要因为姬姜的平凡而抛弃蕉萃的才华,逢到合适的时机,瓦罐也能发出雷鸣之声。

注释:

  • 山芽:山上新生的芽。
  • 落磑:落在石头上,暗指自然环境的影响。
  • 尚书:古代官职名,指重要的文官。
  • 姬姜:指一种植物,象征普通或平凡。
  • 蕉萃:蕉的果实,暗指有才华的人。
  • 瓦釜:瓦制的锅具,象征地位低微的事物。
  • 鸣雷:比喻在合适的时机,平凡的事物也能产生伟大的影响。

典故解析:

  • 姬姜:在古代文人诗词中,常用以比喻平凡的事物或人。
  • 瓦釜鸣雷:出自《史记》,意指即使是低贱的物品也能在特定情况下展现出非凡的价值。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黄庭坚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才价值的思考,尤其是在社会变迁、人才流动频繁的背景下。

诗歌鉴赏:

《又戏为双井解嘲》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人才的思考,展示了黄庭坚对平凡与非凡的深刻理解。诗中“山芽落磑风回雪”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命轮回的感悟。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曾为尚书破睡来”,暗示了曾经至高无上的地位与如今的落寞,彰显了时间对人生的无情。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姬姜”和“瓦釜”的比喻,表达了不应轻视平凡之物的观点;每个人都有可能在适当的时候发挥出巨大的潜力。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意蕴深厚,展现了黄庭坚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芽落磑风回雪”:描绘春天的景象,暗示环境的变化和生命的脆弱。
    • “曾为尚书破睡来”:反映身份的变化,强调过去的荣耀与现在的落魄。
    • “勿以姬姜弃蕉萃”:警示人们不要因表象而轻视他人。
    • “逢时瓦釜亦鸣雷”:强调在合适的时机,平凡的事物也能展现非凡的价值。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比喻“瓦釜鸣雷”形象地传达了潜力和机会的重要性。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不应小觑平凡的事物,任何人都可能在合适的时机展现出非凡的才能,体现了对人才的尊重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山芽:象征生命的希望与脆弱。
    • 尚书:代表权力与地位。
    • 姬姜蕉萃:分别象征平凡与才华。
    • 瓦釜:象征低贱的物品,潜藏着巨大的潜力。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尚书”是指什么?
      • A. 低贱的职位
      • B. 重要的文官
      • C. 农民
    2. “瓦釜亦鸣雷”的意思是?
      • A. 只有高贵的才能才有价值
      • B. 任何东西都能发出声音
      • C. 在合适的时机,平凡的事物也能展现潜力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 诗词对比

    • 比较黄庭坚与王维的自然描写,两者皆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但黄庭坚更强调生命的潜力与价值,而王维则更多展现内心的宁静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黄庭坚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