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承禧同年解倅印趋朝》

时间: 2025-01-27 04:32:00

昔在慈恩会,交新意已亲。

相逢游宦处,不比后来人。

共度衡阳夏,平分岳麓春。

夤缘如此少,欲别倍伤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郭承禧同年解倅印趋朝
作者: 曹彦约 〔宋代〕

昔在慈恩会,交新意已亲。
相逢游宦处,不比后来人。
共度衡阳夏,平分岳麓春。
夤缘如此少,欲别倍伤神。

白话文翻译:

在慈恩法会上,我们的交情已经很深厚。
相遇在官场之地,怎能与后来的朋友相提并论?
我们一起度过了衡阳的夏天,共同欣赏了岳麓的春景。
因为彼此之间的缘分如此微薄,离别时更让人心伤。

注释:

  • 慈恩会:指慈恩寺举行的法会,通常是佛教活动,象征着和谐与友情。
  • 游宦处:指仕途或官场,强调相遇的特殊性。
  • 衡阳:地名,位于湖南省,是与诗人友谊的见证地。
  • 岳麓:岳麓山,风景名胜,与诗人共同的美好回忆。
  • 夤缘:意指缘分微薄,难以维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彦约,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友情、自然景色,情感真挚,常以生动的意象传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与郭承禧相识之际,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与离别的惆怅。诗中展现了两位友人在仕途上相知相交的深厚情谊。

诗歌鉴赏:

《郭承禧同年解倅印趋朝》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诗人通过回忆与友人郭承禧的相识与共度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离别的伤感。首联“昔在慈恩会,交新意已亲”开篇即点明了两人相识的地方和情感的深厚,慈恩会不仅是佛教法事,更是友谊的象征,暗示了友谊的纯洁与美好。接下来的“相逢游宦处,不比后来人”则凸显了两人相遇的特殊性,游宦之地虽然繁华,却不如初识的纯真。

“共度衡阳夏,平分岳麓春”描绘了两人一同经历的自然景色,夏日的热烈与春日的温柔交融,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象征着他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而最后两句“夤缘如此少,欲别倍伤神”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因缘分微薄而离别时的痛苦,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将对友谊的珍视与离别的惆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在慈恩会:回忆起在慈恩法会上相识的时光。
  • 交新意已亲:彼此间的情谊在那时已经亲密无间。
  • 相逢游宦处:在官场相遇的情境。
  • 不比后来人:强调与后来的朋友相比,他们的情谊更为深厚。
  • 共度衡阳夏:一起享受夏季的快乐时光。
  • 平分岳麓春:共同欣赏岳麓的春光,分享自然的美好。
  • 夤缘如此少:缘分如此微薄,暗示离别的不舍。
  • 欲别倍伤神:离别的情形让人倍感伤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衡阳夏”与“岳麓春”形成对仗,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自然景色的描写增强了情感的表达,让人感受到友谊的美好与离别的惆怅。

意象分析:

  • 慈恩会:象征着友谊的萌芽与宗教的庇护。
  • 游宦处:代表着仕途的复杂与人际关系的变幻。
  • 衡阳夏、岳麓春:自然景色象征着友谊的纯真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慈恩会”主要是指什么? A. 一个宴会
    B. 一个佛教法会
    C. 一个政治会议

  2. 诗人和郭承禧共度的夏天和春天分别是指? A. 衡阳的夏天和岳麓的春天
    B. 衡阳和岳麓的冬天
    C. 衡阳的秋天和岳麓的冬天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然和友谊的珍视。
  • 李白《送友人》:描绘了友人离别时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郭承禧同年解倅印趋朝》与李白的《送友人》,两者都表达了离别的惆怅,但前者更注重对友谊时光的回忆,而后者则多了一份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