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早秋》
时间: 2025-01-11 05:14: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曲江早秋
作者:白居易
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
独信马蹄行,曲江池四畔。
早凉晴后至,残暑暝来散。
方喜炎燠销,复嗟时节换。
我年三十六,冉冉昏复旦。
人寿七十稀,七十新过半。
且当对酒笑,勿起临风叹。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波光在红色的蓼草上闪烁,夕阳照耀着青翠的岸边。
我独自听着马蹄声响,环绕着曲江池四周。
早秋的凉意在晴天之后悄然降临,残余的暑气在黄昏时分散去。
正欣喜于炎热的天气消退,却又叹息时节的变迁。
我今年三十六岁,岁月悄然流逝。
人的寿命七十岁是少见的,而我刚过了七十的半数。
且让我们对着酒杯开怀大笑,不要在风中叹息。
注释
- 秋波:秋天的波光。
- 红蓼:红色的蓼草,生长在水边。
- 青芜:青色的草,指的是岸边的植物。
- 独信:独自倾听。
- 曲江池:指的是曲江边的池塘。
- 早凉:初秋的凉意。
- 炎燠:炎热的天气。
- 冉冉:缓缓,形容时间的流逝。
- 临风叹:在风中叹息,表达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他的诗作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白居易在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首诗写于白居易中年时期,正值人生的反思阶段。他借景抒情,寄托了对人生和岁月变迁的思考。
诗歌鉴赏
《曲江早秋》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反思。开头两句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象,秋波和夕照交相辉映,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马蹄声的描写,表现出独自徘徊的孤独感,带出对生活的思考。
“早凉晴后至,残暑暝来散”两句,诗人感受到初秋的凉意,残暑渐去,体现了时节的交替和生命的无常。诗人在此时节的转变中感慨万千,转而思考自己的年龄和人生的短暂。“我年三十六,冉冉昏复旦”一联,表达了对自己年华易逝的无奈和感慨。接下来的“人寿七十稀,七十新过半”,更是将人生的珍贵与短暂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诗人以“且当对酒笑,勿起临风叹”收尾,表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尽管对人生的流逝感到惋惜,但他仍然选择与友共饮,享受当下的快乐。整首诗既有对秋天自然景色的描绘,又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展示了白居易深厚的诗歌功底和独特的人生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描绘出秋天水边的景象,红色的蓼草与青翠的草岸在夕阳下构成美丽的画面。
- 独信马蹄行,曲江池四畔:通过马蹄声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在此情境中的孤独感。
- 早凉晴后至,残暑暝来散:感受到秋季的凉意,残留的暑气慢慢消散。
- 方喜炎燠销,复嗟时节换:对季节变换的感慨,虽然天气变凉令人欣喜,但也感受到时间的无情。
- 我年三十六,冉冉昏复旦:抒发个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三十六岁正是人生的重要阶段。
- 人寿七十稀,七十新过半:反思人生命的短暂,七十岁是少数人的寿命,而自己已过半。
- 且当对酒笑,勿起临风叹:鼓励自己与友共饮,享受当下生活,不必在风中感叹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秋波红蓼水”和“夕照青芜岸”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表现自然景象的生动,如“残暑暝来散”,让季节的变迁更具人性化。
- 比喻:通过“马蹄声”暗示孤独,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传递出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波:象征宁静与美好,代表秋天的到来。
- 红蓼: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生长在水边的植物,隐喻人生的无常。
- 青芜: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希望,青色的草象征着新生与生机。
- 马蹄:象征孤独与行走,暗示诗人内心的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曲江早秋》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
诗中提到的“人寿七十稀”是指什么?
A. 寿命普遍较长
B. 七十岁的人很少
C. 人生已经过半
D. 人的寿命很短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人生的无奈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朋友的珍惜
D. 对自然的敬畏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
- 《秋思》:马致远
- 《山居秋暝》:王维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与《曲江早秋》都是秋天的描写,但《山居秋暝》更侧重于山景的静谧与深远,而《曲江早秋》则更强调人对秋天的感受和人生的思考。两者在意境与情感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文选》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与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