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黄柳·空城晓角》
时间: 2024-09-19 20:57: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淡黄柳·空城晓角
作者: 姜夔 〔宋代〕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
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
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
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的作者在合肥南城的赤阑桥西居住,周围的巷子冷清凄凉,与江南的景象截然不同。只有路边的柳树,依依呀呀,令人怜惜。于是我写下这首词以抒发我的思乡之情。清晨的城中,角声响起,吹进了低垂的杨柳小路。骑马时只穿着单薄的衣衫,感到一阵阵寒意。看尽了那些鹅黄嫩绿的柳色,都是我在江南的旧识。此时正是寂静的时刻,明天又是寒食节。勉强带着酒来到小桥边的宅子,担心梨花落尽后会变成秋色。燕子飞来,问春天在哪里?只有池塘的水依然碧绿。
注释
- 赤阑桥:位于合肥南城,诗人借此地点营造孤独的氛围。
- 寒食:寒食节为清明节前的一天,纪念介之推,禁火冷食。
- 鹅黄嫩绿:形容春天的柳色,象征着生机。
- 梨花:常用来比喻春天的美好,后文提到的“秋色”则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约1155-1221年),字尧章,号白雨,南宋词人,擅长小令。他的作品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风格清新婉约。他的诗词作品在当时广受欢迎,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姜夔客居合肥时,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合肥的环境与他在江南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中的凄凉情绪。
诗歌鉴赏
《淡黄柳·空城晓角》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在这首词中,姜夔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柳色、鹅黄嫩绿等,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隐含着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开篇即描绘了一个冷清的居住环境,突出孤独的主题。词中的“空城晓角”与“寒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略带忧伤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怀念。
在表现手法上,姜夔善用对比,通过描绘合肥的冷清与江南的繁华形成鲜明对照,增强了思乡情感的表达。而“唯有池塘自碧”这一句,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交代身处的地点,突显出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感。
- 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描写周围环境的冷清,与江南的繁华形成对比。
- 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柳木的柔美与诗人内心的孤独相映成趣。
-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清晨的宁静与柳树的低垂,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马上单衣寒恻恻:表现出寒冷的天气,增强了诗人的孤独感。
-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通过回忆江南的春色,传达对故乡的思念。
-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将时间与节日结合,感受到时光的流逝。
- 强携酒小桥宅:尽管心中孤寂,仍勉强寻求慰藉。
-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对春天的渴望与对时光流逝的忧虑。
-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燕子飞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诗人却感受到春天的无常。
- 唯有池塘自碧:最后一句用池塘的碧绿,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柳色与思乡情感的结合,将自然与情感融汇。
- 拟人:燕燕飞来,象征着春天的问候,增强生动性。
- 对仗:如“鹅黄嫩绿”与“梨花落尽”,使得语言更为工整。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孤独感,借助春天的景象与节日的氛围,传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柔情与思念,代表着春天的回归。
- 寒食:连接着传统节日,强调时光的流逝。
- 池塘:象征内心的宁静,代表着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空城晓角”中的“空城”指的是?
- A. 繁华热闹的城市
- B. 冷清孤寂的城市
- C. 只有柳树的城市
-
诗中提到的“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 A. 孔子
- B. 介之推
- C. 李白
答案
- B. 宋代
- B. 冷清孤寂的城市
- B. 介之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 《江南春》(杜甫)—— 同样以春天为背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淡黄柳·空城晓角》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为直接,后者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姜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