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季亨赠集句古风效其体奉酬》
时间: 2025-01-10 23:23: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气集南涧,清风来故人。
遗我一端绮,桃李不成春。
大句斡元造,高词媲皇坟。
百衲收寸锦,一字买堪贫。
苦恨邻里间,良觌渺无因。
今日是何朝,始闻扣柴荆。
黄菊有佳色,寒水各依痕。
且共欢此饮,重与细论文。
何以报佳惠,山中有白云。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气息聚集在南边的山涧,清风送来了老朋友的问候。
你留给我一丝绮丽的情感,桃花和李花却未能盛放出春天的美丽。
伟大的诗句如同宇宙的本源,高雅的辞藻堪比帝王的陵墓。
百片缝制成的锦缎,就像用一个字换来我贫穷的生活。
我苦恼于邻里之间的关系,彼此的相见却无缘无故。
今天到底是什么日子,才听到敲打柴禾的声音。
黄菊花盛开着美丽的颜色,寒水中留下了各自的痕迹。
不如一起畅饮,共同细谈诗文。
怎样回报你这样的恩惠,山中正好有白云飘荡。
注释
- 秋气:秋天的气息,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集南涧:聚集在南边的山涧,表达一种宁静的环境。
- 遗我一端绮:留给我一段美好的情感或景致。
- 桃李不成春:桃花和李花未能盛开,象征着失去的美好时光。
- 百衲收寸锦:用百片布缝成一件锦缎,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良觌渺无因:好朋友的相见却没有缘由,感到无奈。
- 扣柴荆:敲打柴禾的声音,象征着日常生活的忙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杨万里为了回应友人胡季亨的赠诗而作,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思考。诗人在秋天的时节,感受到一种孤独的氛围,借助自然与人情的描写,表现出内心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胡季亨赠集句古风效其体奉酬》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将秋天的气息与友情的温暖交融在一起。诗的开篇以“秋气集南涧”引入,清新的秋风带来故友的问候,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念。接着,诗人用“桃李不成春”表明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失落,暗示着人生的无常。
在语言上,诗人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百衲收寸锦”、“黄菊有佳色”,展现出生活中的美好与珍贵,而“苦恨邻里间”则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气集南涧:描绘秋天的气息,表达自然的清新。
- 清风来故人:风中带来了老朋友的问候,增添了思念之情。
- 遗我一端绮:朋友给我留下一丝美好的情感,象征珍贵的友情。
- 桃李不成春:桃花和李花没有开出春天的美丽,表达对失去的惋惜。
- 大句斡元造:伟大的诗句如宇宙的本源,形容诗的深刻。
- 高词媲皇坟:高雅的辞藻可与帝王的陵墓相比,象征诗歌的崇高。
- 百衲收寸锦:用百片布缝制成锦缎,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一字买堪贫:用一个字换来我贫穷的生活,暗示对物质的无奈。
- 苦恨邻里间:对邻里之间关系的痛苦与遗憾。
- 良觌渺无因:朋友的相见却无缘无故,体现人际关系的复杂。
- 今日是何朝:疑惑今天是什么日子,表现时间的流逝。
- 始闻扣柴荆:第一次听到敲打柴禾的声音,象征生活的琐碎。
- 黄菊有佳色:描绘黄菊花的美丽,象征生活中的美好。
- 寒水各依痕:寒水中留下的痕迹,象征人与自然的关系。
- 且共欢此饮:邀请朋友一起畅饮,体现友情的温暖。
- 重与细论文:细细讨论诗文,表达对文化的热爱。
- 何以报佳惠:想要回报朋友的恩惠,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
- 山中有白云:山中的白云象征着宁静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句比作宇宙的本源,增强了诗的深度。
- 拟人:清风仿佛带来了友人的问候,增添了情感的温度。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与人际关系,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气:象征时光的流逝,带来思念。
- 清风:象征友谊的温暖与亲切。
- 桃李:象征美好的青春与时光。
- 百衲:象征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黄菊:象征成熟的美丽与生命的韵味。
- 白云:象征宁静与悠远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清风”代表什么?
- A. 自然的现象
- B. 友人的问候
- C. 季节的变化
-
“桃李不成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友谊的珍惜
- B. 对失去的惋惜
- C. 对生活的无奈
-
诗中“黄菊有佳色”中的黄菊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青春
- B. 成熟的美丽
- C. 生命的结束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杨万里的诗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而白居易则更多地表现自然与人生哲理的结合。两者都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但情感表达的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万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