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园社日》

时间: 2025-01-10 23:21:08

风雨摧残桃李枝,东园无树不离披。

海棠过後残花在,恰似上春初发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雨摧残桃李枝,
东园无树不离披。
海棠过後残花在,
恰似上春初发时。

白话文翻译:

风雨摧残了桃李的枝条,
东园里没有一棵树不受损失。
海棠花谢后,残留的花瓣依然存在,
这情景恰似初春时节刚刚萌发的样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摧残:摧毁和残害。
  • 桃李:指桃树和李树,常用来象征春天的繁华与生机。
  • :树枝,指树木的分支。
  • 海棠:一种花,春天开花,象征美丽。
  • 残花:凋谢的花朵,指花期过后的景象。
  • 离披:分散、凋零的样子。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桃李、海棠等花木,常常被用作春天的象征,传达出生命的脆弱与美丽的短暂。海棠花的美丽与凋零,反映了春天的短暂与变化,令诗人感慨万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公元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作品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他的诗风以幽默、诙谐、清新著称,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东园社日》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和社会变革的时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珍惜,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东园社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脆弱。诗人用“风雨摧残”来引入主题,表明自然界的无情与变化。桃李虽美,但在风雨面前也显得脆弱不堪,而东园的树木则无一幸免。这种对比使得诗歌在描绘自然景况的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与无奈。

接着,诗人提到海棠花的残留,似乎在暗示美好的事物即使凋零,依然留有一丝痕迹。诗句“恰似上春初发时”不仅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更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通过这种细腻的描写,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深刻而又富有哲理的意境。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韵律,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展现了杨万里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诗人在描绘春天的美时,亦流露出对生命脆弱和短暂的哲理反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雨摧残桃李枝”:描绘了风雨对桃李树的摧毁,象征自然的无情。
  2. “东园无树不离披”:进一步强调东园里的树木都遭受了风雨的侵袭,展现了一片凋零的景象。
  3. “海棠过後残花在”:提到海棠花的凋谢,暗示春天的短暂与美好的流逝。
  4. “恰似上春初发时”:将残花与初春的花朵作比较,强调生命的轮回与再生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将残花与初春的花朵相提并论,表达生命的脆弱和美好的消逝。
  • 拟人:将风雨拟人化,强调其对自然的破坏力。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花木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生命脆弱的感慨,寄托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李:象征青春与美好,传达出对生命活力的向往。
  • 海棠:象征美丽与短暂,反映了对青春逝去的惋惜。
  • 风雨:象征外部环境对生命的影响,体现自然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风雨”主要象征什么? A. 美好
    B. 无情
    C. 和谐

  2. 诗中“海棠过後残花在”意指? A. 春天的结束
    B. 生命的延续
    C. 美好的回忆

  3. 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夜喜雨》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杨万里的《东园社日》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与个体情感的流露,而李白则更侧重于豪放的气势和对自然的崇敬。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