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王屋天坛》

时间: 2025-02-04 16:30:10

星斗半沈苍翠色,红霞远照海涛分。

折松晓拂天坛雪,

投简寒窥玉洞云。

绝顶醮回人不见,深林磬度鸟应闻。

未知谁与传金箓,独向仙祠拜老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王屋天坛
——马戴〔唐代〕

星斗半沈苍翠色,
红霞远照海涛分。
折松晓拂天坛雪,
投简寒窥玉洞云。
绝顶醮回人不见,
深林磬度鸟应闻。
未知谁与传金箓,
独向仙祠拜老君。

白话文翻译:

星星半沉在苍翠的山色中,
红霞远远照耀着海浪分开。
清晨折松的雪被轻轻拂动,
我在寒冷中投简,窥视玉洞的云。
绝顶的祭祀仪式结束后人影皆无,
深林的钟声传来,鸟儿应声而鸣。
不知是谁在传授金箓,
我独自向仙祠拜谒老君。

注释:

  • 星斗:指星星。
  • 苍翠色:指青色的山林。
  • 红霞:晨曦或夕阳的光辉。
  • 折松:指折下松树。
  • 晓拂:清晨的微风。
  • 投简:投递书信。
  • 玉洞: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 绝顶:山顶。
  • :道教的祭祀仪式。
  • 金箓:道教中传授的法旨、经文。
  • 仙祠:供奉神仙的庙宇。

典故解析:

  • 老君:指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是道教的主要神祇之一。
  • 金箓:与道教传教和传承有关的法典,通常由高人传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戴,字子华,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活动于盛唐时期。他的诗作多描写山水景色与道教相关的内容,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道教兴盛时期。作者在王屋山天坛的经历,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道教文化的追求。

诗歌鉴赏:

《宿王屋天坛》是马戴在王屋山天坛所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星空、红霞、松雪等自然景观,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全诗通过“星斗”、“红霞”等意象,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美丽,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仰。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清晨的景象,星星和红霞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感觉。后四句则转向人文情怀,诗人虽在绝顶之上,却感受到孤独,参加祭祀的人影皆无,深林间的钟声也显得格外清幽,鸟儿应声而鸣。诗人向老君的祠庙独自拜谒,显示出他对道教文化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渴望。

这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含蓄,意境悠远,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和神秘宗教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星斗半沈苍翠色:描绘夜空中的星星逐渐沉落,与苍翠的山色相映成趣。
  2. 红霞远照海涛分:晨曦的光辉照亮远方海面的波涛,呈现出一幅自然的壮丽景象。
  3. 折松晓拂天坛雪:清晨的微风轻拂,折下的松雪似乎在与天坛的雪相互交融。
  4. 投简寒窥玉洞云:在寒冷中,诗人寄送书信,窥探道教的神秘云雾。
  5. 绝顶醮回人不见:山顶的祭祀结束后,人影皆无,显得冷清孤寂。
  6. 深林磬度鸟应闻:深林中传来的钟声,鸟儿对此应鸣回应。
  7. 未知谁与传金箓:不知是谁在传授道教的经典教义。
  8. 独向仙祠拜老君:诗人独自向老子祠庙拜谒,表达自己的敬仰和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星斗半沈苍翠色,红霞远照海涛分”形成对称。
  • 拟人:如“鸟应闻”赋予了鸟类以人性化的特征。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情感,结合道教元素,增强了诗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自然与道教哲学展开,通过对美景的描绘与内心的独白,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及对孤独境遇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星斗:象征遥远与神秘,具有渺小与伟大的对比。
  • 红霞:象征希望与生命的活力,代表光明的未来。
  • 松雪:象征坚韧与纯洁,体现自然界的美好。
  • 深林:象征未知与神秘,暗示内心的探索与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老君”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孟子
    • B. 老子
    • C. 荀子
  2. “星斗半沈苍翠色”中的“苍翠色”指的是什么?

    • A. 深蓝色
    • B. 青绿色的山色
    • C. 红色的霞光
  3. 诗中提到的“金箓”与什么相关?

    • A. 道教经典
    • B. 佛教经文
    • C. 儒家经典

答案:

  1. B. 老子
  2. B. 青绿色的山色
  3. A. 道教经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1.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但更强调了壮丽与远望的意境。
  2.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描写了夜景,表现出对自然的感慨与人生的哲理,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中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