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景章先辈》

时间: 2025-02-04 16:13:28

平生诗句忝多同,不得陪君奉至公。

金镝自宜先中鹄,

铅刀甘且学雕虫。

莺啼细柳临关路,燕接飞花绕汉宫。

九陌芳菲人竞赏,此时心在别离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平生诗句忝多同,不得陪君奉至公。
金镝自宜先中鹄,铅刀甘且学雕虫。
莺啼细柳临关路,燕接飞花绕汉宫。
九陌芳菲人竞赏,此时心在别离中。

白话文翻译

我一生写的诗句虽然很多,但无法陪伴你一起奉上高雅的作品。
金色的箭矢自应先射中大雁,铅制的刀剑甘愿学习雕刻虫子。
黄莺在细柳旁啼鸣,临近关口的路上,燕子飞来飞去,花朵绕着汉宫。
在这九条街道上,芳香四溢,人人争相欣赏,而此时我心中却充满了离别的愁苦。

注释

字词注释

  • :有负于,愧对。
  • 奉至公:奉上高雅的作品。
  • 金镝:金色的箭矢。
  • 中鹄:射中大雁,喻指目标明确。
  • 铅刀:指铅制的刀剑。
  • 雕虫:比喻微不足道的事情。
  • 九陌:指街道,古时的街道。
  • 芳菲:花香,春花的美好。
  • 别离:离别,心中思念。

典故解析

  • “金镝自宜先中鹄”:这里提到的“中鹄”是在说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体现出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创作的认真。
  • “燕接飞花绕汉宫”:描绘了春天温暖的景象,燕子与飞花的交织象征着美好与离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戴,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风简洁自然,多描绘生活与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离别之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敬意与不舍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之间的雅致情谊。

诗歌鉴赏

《酬李景章先辈》是一首充满离愁的诗作,诗中的情感细腻而真挚,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开头两句,作者以自谦的态度表达对李景章的敬仰,虽然自己写了很多诗句,却无法与李先辈相比。这种谦逊的态度在唐代文人中非常常见,体现了对友人的尊重和对文学的敬畏。

接下来的两句,作者用“金镝”和“铅刀”两个对比的意象,表达了创作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金镝自宜先中鹄”暗示着追求高远的目标,而“铅刀甘且学雕虫”则显得微不足道,反映出诗人对自己创作能力的自我反思。

最后两句,诗人描绘了春日的美丽景象,同时又透出淡淡的忧伤。莺啼细柳、燕飞花绕,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景图,但“此时心在别离中”却将这幅画面染上了离愁的色彩,令人倍感惆怅。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既有生动的自然描写,又有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平生诗句忝多同:自谦,虽然写了很多诗句,但感到惭愧。
  2. 不得陪君奉至公:无法与君共同奉上高雅之作。
  3. 金镝自宜先中鹄:理应追求高远目标。
  4. 铅刀甘且学雕虫:反映现实的微不足道。
  5. 莺啼细柳临关路:春日美景,充满生机。
  6. 燕接飞花绕汉宫:描绘春日的温暖与生动。
  7. 九陌芳菲人竞赏:街道上的花香吸引众人。
  8. 此时心在别离中:内心的惆怅与离别之情。

修辞手法

  • 对比:金镝与铅刀的对比,突出诗人的自谦与理想。
  • 描绘:细致的自然景色描写,营造出春天的氛围。
  • 象征:燕子与花朵象征着美好与离别。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与离别的愁苦,传达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镝:象征高远的志向与追求。
  • 铅刀:象征平凡与微小的成就。
  • :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温暖与希望的象征。
  • 芳菲:象征美好与欣赏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镝”象征什么? A. 低俗的作品
    B. 高远的追求
    C. 平凡的生活

  2. 诗人对李景章的态度是? A. 自满
    B. 敬仰
    C. 轻视

  3. “此时心在别离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满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与《酬李景章先辈》均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但《登鹳雀楼》更侧重于壮阔的自然与人生理想,而《酬李景章先辈》则更为细腻,注重情感的表达与离别的愁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