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退之孟郊墓铭云以昌其诗举此问王定国当昌》
时间: 2025-01-10 23:11: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韩退之孟郊墓铭云以昌其诗举此问王定国当昌
昌身如饱腹,饱尽还复饥。
昌诗如膏面,为人作容姿。
不如昌其气,郁郁老不衰。
虽云老不衰,劫坏安所之。
不如昌其志,志一气自随。
养之塞天地,孟轲不吾欺。
人言魏勃勇,股栗向小儿。
何如鲁连子,谈笑却秦师。
慎勿怨谤谗,乃我得道资。
淤泥生连花,粪壤出菌芝。
赖此善知识,使我枯生荑。
吾言岂须多,冷暖子自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昌的身体就像是吃饱了的肚子,吃完后又感到饥饿。昌的诗如同涂抹的脂膏,给人以美丽的容姿。与其说要提升他的气质,倒不如让他保持内心的丰盈与不衰。虽然说他老而不衰,但在劫难面前又何能安然无恙?不如修养他的志向,志向随气而行。培育志向可以涵盖天地,孟轲不会欺骗我。人们称赞魏勃勇猛,但在小儿面前也只能颤栗。与其如此,不如鲁连子,谈笑间就能让秦军知难而退。切勿怨恨谤言,这才是我获取道理的根本。淤泥之中可以生出莲花,粪土中也能长出菌芝。多亏了这些良师益友,才使我在枯燥中生存下来。我说的话何必多,冷热自知。
注释
字词注释:
- 昌:指诗人昌黎(王安石)。
- 气:指人的气质与内涵。
- 郁郁:形容气质丰盈,精神饱满。
- 劫坏:指外界的苦难与磨难。
- 孟轲:孟子,意指有志之士。
- 魏勃:魏勃是著名的诗人,形容其勇猛。
- 鲁连子:指鲁连,是个以智勇著称的人物。
- 谤谗:指恶意的谣言和中伤。
- 荑:指水草,象征生命的延续。
典故解析:
- 孟轲: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高尚的志向和道德追求被后人尊敬。
- 魏勃:魏勃以《滕王阁序》闻名,表现出他对人生的思考与豪情。
- 鲁连子:历史上以智勇闻名,代表了机智和勇气的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兼擅诗词、散文。其文章风格独特,情感真挚,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志向与道德的追求。此时,苏轼经历了许多政治波折和个人磨难,诗中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感悟与哲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鲜明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思考。开篇便以“昌身如饱腹”的比喻,揭示了人们在物质享受后,仍然感到内心的空虚与饥饿。接下来的句子通过对比,展现了诗歌与气质的关系,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诗中提到的“孟轲”、“魏勃”、“鲁连子”不仅是历史人物,更象征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与价值观。苏轼通过这些典故,表达了对志向与理想的重视,认为志向的培养能让人超越外界的艰难与磨难。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最后几句强调了良师益友的重要性,表达了对知识与智慧的渴求。整首诗语气沉稳,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展现了其豁达的人生态度与积极向上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两句通过对昌的比喻,表达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 “不如昌其气”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 “虽云老不衰”反映了对寿命与生命力的思考。
- “不如昌其志”指出志向的必要性。
- 最后几句总结了良师益友的价值,表现了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昌与饱腹、诗与脂膏进行比喻,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讲究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引用:通过历史人物的引入,增加了诗的深度与广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在修养、志向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良师益友的帮助来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诗人以哲理的方式来探讨生命的意义,倡导通过内心的修养来面对外界的挑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昌:象征着人们的理想与追求。
- 荑:象征生命的延续和生机。
- 淤泥与粪壤:象征艰苦环境中的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昌”是谁的代名词? A. 王安石
B. 苏轼
C. 孟子
D. 魏勃 -
诗中提到的“鲁连子”代表了什么? A. 智勇结合
B. 勇猛无敌
C. 诗歌的美
D. 物质享受 -
“淤泥生连花”这一句的寓意是? A. 生命的脆弱
B. 艰难中孕育希望
C. 自然的美丽
D. 物质的丰盈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王勃的名作,表现了人生的感慨与豪情。
- 《题西林壁》:苏轼的另一首诗,表现了人生观与哲理思考。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这首诗同样反映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加豪放,后者则更显内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对《韩退之孟郊墓铭云以昌其诗举此问王定国当昌》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