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匈奴驱向长城外,当日蒙恬计未非。欲被筑城夫冷笑,輼凉车载鲍鱼归。
白话文翻译
匈奴人被驱赶至长城之外,那时蒙恬的计策并没有失效。想要被修筑城墙的人却冷笑着,凉车上载着鲍鱼回家。
注释
- 匈奴:古代游牧民族,常侵扰中原。
- 长城:指中国历史上为防御匈奴而修建的长城。
- 蒙恬:秦朝的将领,以抵御匈奴著称。
- 计未非:计策没有失效,意指蒙恬的策略仍然有效。
- 筑城夫:指参与修筑城墙的工人。
- 凉车:指凉车,古代的一种车,常用于运输。
- 鲍鱼:一种名贵的海产品,象征富贵。
典故解析
蒙恬是秦朝著名的将领,以其智勇双全而闻名。他在抵御匈奴的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长城的修建是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体现了当时的军事防御思想。鲍鱼则是古代名贵的食材,象征着奢华与享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逢辰,号天泉,宋代诗人,生活于南宋时期。刘克庄以豪放、激昂的风格著称,诗文多围绕历史和个人感受展开,对自然与人生有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在宋代,北方的游牧民族仍然对中原地区构成威胁,刘克庄通过这首诗反映了对历史事件的思考,表达了对防御措施的赞赏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讽刺。
诗歌鉴赏
这首《读秦纪七绝》不仅描绘了古代战争的场景,还暗示了历史的循环和人类行为的无奈。诗中提到的匈奴与长城的关系,借用历史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安全的渴望与对敌人的警惕。蒙恬的计策在历史长河中显得尤为重要,显示出明智的领导者如何在逆境中采取行动。诗的最后两句则通过“冷笑”和“鲍鱼”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筑城者的无奈与生活的繁华,讽刺了战乱中的人们追求奢华的无知与荒谬。整首诗在表达历史的同时,折射出人类在面对外敌与内忧时的复杂心态,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匈奴驱向长城外:描绘了匈奴人被迫退至长城之外的场景,展现出战争的紧迫与残酷。
- 当日蒙恬计未非:说明蒙恬的军事策略仍然有效,显示出历史的延续性和智慧的价值。
- 欲被筑城夫冷笑:筑城的工人对此情境的冷笑,反映了他们对战争与生活矛盾的无奈。
- 輼凉车载鲍鱼归:最后一句的意象对比,突显出在战乱中仍有人追求享乐,形成一种讽刺。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鲍鱼”象征奢华,反映社会现实。
- 夸张:通过工人的“冷笑”表现出对当前局势的无奈与不屑。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事件的描绘,传达了对战乱的思考与对社会风气的批判,表达了人们在动荡中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与无奈。
意象分析
- 匈奴:象征外敌与威胁。
- 长城:象征防御与安全。
- 蒙恬:象征智慧与策略。
- 鲍鱼:象征奢华与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匈奴是哪个时期的民族?
- A. 汉代
- B. 唐代
- C. 秦代
- D. 宋代
-
“蒙恬”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一个地方
- B. 一个将领
- C. 一种食物
- D. 一种动物
-
“鲍鱼”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富贵
- C. 贫穷
- D. 安宁
答案
- C. 秦代
- B. 一个将领
- B. 富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诗作,反映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与感慨。
诗词对比
- 《出塞》:王昌龄的诗作,同样描绘了边塞的战争场景与士兵的心情,展现了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表现了在动荡中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的深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