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空公往金州》

时间: 2025-01-10 22:10:34

七百里山水,手中楖栗粗。

松生师坐石,潭涤祖传盂。

长拟老岳峤,又闻思海湖。

惠能同俗姓,不是岭南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空公往金州
贾岛 〔唐代〕
七百里山水,手中楖栗粗。
松生师坐石,潭涤祖传盂。
长拟老岳峤,又闻思海湖。
惠能同俗姓,不是岭南卢。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送别朋友空公前往金州的情景。诗中提到,七百里山水的旅途,手中拿着粗大的楖栗。松树生长在他坐的石头旁,潭水洗涤着祖传的盂器。我常常想起老岳峤,也听说过思海湖的美景。惠能与我同样姓氏,但他并非岭南的卢氏。

注释

字词注释

  • 楖栗:一种坚果,粗大而坚硬,常用于比喻。
  • 松生师坐石:松树生长在师父坐的石头旁,暗示师父的道理如同松树般长青。
  • 潭涤:潭水洗涤,表示水清澈见底。
  • 祖传盂:祖辈传下来的器具,象征着传承与记忆。
  • 老岳峤:指高大的山岳,象征着险峻和雄伟。
  • 思海湖:思海湖是一个美丽的湖泊,表达对自然景色的向往。
  • 惠能:指唐代著名禅宗大师,强调同姓的缘分。

典故解析

  • 惠能:禅宗六祖,代表了佛教的深厚文化背景,提及他表达了对文化和宗教的尊重和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约779年-843年),字阮籍,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以其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和人生哲理。他的诗风往往带有隐逸和禅意,代表了中唐时期的诗歌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送别友人空公前往金州时写成,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祝福和对自然景色的眷恋。诗中所提到的山水和人文情怀,反映出唐代社会的繁荣与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诗歌鉴赏

《送空公往金州》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诗中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还传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首句“七百里山水”开篇即以辽阔的山水为背景,展示出送别的远行之感。接下来的“手中楖栗粗”则以细腻的生活细节,增添了诗的真实感和亲切感。诗中提及的“松生师坐石”不仅表现了自然之美,还隐含着对师长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再往下看,“长拟老岳峤”与“又闻思海湖”两个句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景色的向往,用两种不同的意象(雄伟的山和宁静的湖泊)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描绘壮丽的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伤感。

最后一句“惠能同俗姓,不是岭南卢”,让这首诗在送别的情感中再添一层文化深度,表达了作者对同道中人的尊重与思考,强调了人文的联系与历史的传承。整首诗情感真挚而深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友人的祝福,体现了唐代文人的气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七百里山水:描绘了辽阔的自然景观,暗示旅途的遥远。
  • 手中楖栗粗:细节描写,表现出旅途中的生活气息。
  • 松生师坐石:自然中的人文情怀,强调与师长的关系。
  • 潭涤祖传盂:传承的意义,表现出对传统的尊重。
  • 长拟老岳峤:期望和幻想,向往高大的山峦。
  • 又闻思海湖:对美景的向往,带有感伤的情感。
  • 惠能同俗姓:强调文化的关联,增加文化深度。
  • 不是岭南卢:表达出作者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与理解。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山水”和“楖栗”,形成了优美的对比。
  • 意象:松树、潭水、山峦等自然意象,构建了诗的整体意境。
  • 比喻:用自然描绘人文情感,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惋惜,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祝福,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人际关系、自然风光及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象征着辽阔与壮丽,代表旅途的艰辛和美好。
  • 楖栗:代表着人们的生活和情感的细腻。
  • 松树:象征着坚定与长青,隐喻知识和智慧的传承。
  • 潭水:代表着清澈与宁静,象征着内心的平和与思考。
  • 老岳峤:象征着高大的理想与追求。
  • 思海湖: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惠能”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唐玄宗
    • B. 禅宗六祖
    • C. 王羲之
  2. “七百里山水”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离别的惆怅
    • B. 旅途的遥远
    • C. 自然的美丽
  3. “潭涤祖传盂”中的“盂”指的是什么?

    • A. 食器
    • B. 书籍
    • C. 服饰

答案

  1. B. 禅宗六祖
  2. B. 旅途的遥远
  3. A. 食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诗词对比

  • 李白《送友人》:同样描写送别,但更突出豪放与洒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关注人生际遇与怀才不遇,情感更为复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