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禅门寺暮钟
作者: 李正封 〔唐代〕
簨高悬于阗钟,
黄昏发地殷龙宫。
游人忆到嵩山夜,
叠阁连楼倚太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在禅门寺听钟声的黄昏景象。诗中提到寺庙的钟声在黄昏响起,仿佛来自地底的龙宫,令人联想到游人曾在嵩山的夜晚,远眺重叠的楼阁,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
注释
- 簨(suàn):古代一种乐器,也指香草。
- 阗(tián):指寺庙的门或院落,常用于表示场所。
- 殷龙宫:意指钟声如同来自神秘的龙宫,富有想象空间。
- 嵩山:中国著名的山脉,常被文人墨客所吟咏,象征着高远的境界。
- 叠阁连楼:形容层叠的建筑,显示出高耸入云的壮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正封,唐代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较少被记载,主要以其诗歌作品而闻名,风格独特,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佛教盛行之际,寺庙文化兴盛,钟声不仅是时间的象征,更是禅宗思想的体现,反映了人们对宁静与内心平和的追求。
诗歌鉴赏
《禅门寺暮钟》通过钟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诗的开头“簨高悬于阗钟”便带给读者一种遥远的感觉,钟声的回响似乎在空中荡漾,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广阔。接着“黄昏发地殷龙宫”,钟声在黄昏时分响起,仿佛唤醒了深藏于大地之下的龙宫,暗示着生命的力量与神秘。
游人忆起在嵩山的夜晚,带着一种对过往的怀念和对自然的敬仰,诗中“叠阁连楼倚太空”则让人联想到高耸入云的建筑,显示出人们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敬畏。整首诗通过钟声与自然的结合,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寻求内心的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簨高悬于阗钟:描绘钟高高悬挂,隐喻着时间的不断流逝。
- 黄昏发地殷龙宫:黄昏的钟声如同来自神秘的龙宫,象征着深邃的内涵。
- 游人忆到嵩山夜:游人忆起过去的经历,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 叠阁连楼倚太空:层叠的阁楼让人感到神圣与伟大,象征着人类的追求与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钟声比作来自龙宫,增强了神秘感。
- 对仗:如“叠阁连楼”,在形式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通过“黄昏”“游人”“嵩山”等意象,营造出丰富的情感和场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钟声”展开,通过对钟声的描绘,传达了对时间、空间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禅宗的宁静与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钟声:象征时间的流动和生命的循环。
- 黄昏:代表一天的结束,隐喻生命的晚年。
- 游人:象征人类对自然与内心的探索。
- 嵩山:传达高远、崇高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龙宫”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神秘与力量
c) 人类的梦想
答案:b) 神秘与力量 -
填空题:诗中“游人忆到__夜”。 答案:嵩山
-
判断题:诗中通过描写钟声来表达对时间的流逝。
(对/错)
答案: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鸟鸣涧》相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李正封的作品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哲理,而王维则更多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