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李常伯》

时间: 2024-09-19 21:45:45

人从东南来,忽得连纸诗。

行义不赫晔,名声无萎蕤。

虽尝误见辱,旋则拜席归。

别久谓已忘,不图犹记之。

长封大书字,顾我已忸怩。

开縢把之读,推与果失宜。

剥虎蒙羊猪,借使出类奇。

见豺先自奔,遇豢还群随。

是故古之人,为己贱若斯。

有闻未之行,季路终不嬉。

名浮过所实,孟氏耻以非。

今而承所赐,乃此亦可噫。

贤者宁过哉,当是我有欺。

忍愧读终篇,喜惊改肝脾。

咛咛教诲言,举举仁义辞。

初令探本根,喻以海与池。

乾坤老六经,遗编烂孔姬。

尚恐惑异说,教之无迁移。

强闻终日乾,仁不三月违。

卒以二者终,要我勉不疑。

百诵百再拜,下泪如挂糜。

交朋百愚谀,此语闻之谁。

忆初从粹翁,睡耳忽得提。

震惊破百昏,寐觉悼前迷。

今而去之久,茅塞心丛茨。

骤承夫子言,快斧加芟荑。

旧秽忽划削,新除坦平夷。

念当不舍去,戴服同冠衣。

犹恐免袒间,复作须臾离。

且将鑱之心,不止涅之皮。

二者苟一能,终死庶不遗。

平生苦嗜诗,此篇况骤驰。

喁哦夜不休,齮嚼午忘饥。

仰嗟天骨雄,俯叹人莫为。

星明有常高,日圆无食亏。

读久口益嚵,舌软涎流垂。

想当措意初,嚼云吐虹蜺。

唇牙哆华鲜,肺肠涌光辉。

故其纸上言,飘有霄汉姿。

何可对酬谢,约海量珠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谢李常伯》 ——王令〔宋代〕

人从东南来,忽得连纸诗。
行义不赫晔,名声无萎蕤。
虽尝误见辱,旋则拜席归。
别久谓已忘,不图犹记之。
长封大书字,顾我已忸怩。
开缄把之读,推与果失宜。
剥虎蒙羊猪,借使出类奇。
见豺先自奔,遇豢还群随。
是故古之人,为己贱若斯。
有闻未之行,季路终不嬉。
名浮过所实,孟氏耻以非。
今而承所赐,乃此亦可噫。
贤者宁过哉,当是我有欺。
忍愧读终篇,喜惊改肝脾。
咛咛教诲言,举举仁义辞。
初令探本根,喻以海与池。
乾坤老六经,遗编烂孔姬。
尚恐惑异说,教之无迁移。
强闻终日乾,仁不三月违。
卒以二者终,要我勉不疑。
百诵百再拜,下泪如挂糜。
交朋百愚谀,此语闻之谁。
忆初从粹翁,睡耳忽得提。
震惊破百昏,寐觉悼前迷。
今而去之久,茅塞心丛茨。
骤承夫子言,快斧加芟荑。
旧秽忽划削,新除坦平夷。
念当不舍去,戴服同冠衣。
犹恐免袒间,复作须臾离。
且将鑱之心,不止涅之皮。
二者苟一能,终死庶不遗。
平生苦嗜诗,此篇况骤驰。
喁哦夜不休,齮嚼午忘饥。
仰嗟天骨雄,俯叹人莫为。
星明有常高,日圆无食亏。
读久口益嚵,舌软涎流垂。
想当措意初,嚼云吐虹蜺。
唇牙哆华鲜,肺肠涌光辉。
故其纸上言,飘有霄汉姿。
何可对酬谢,约海量珠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一位名叫李常伯的朋友的感激之情。诗中提到,有人从东南而来,给他送来了几首诗。虽然他行事不张扬,名声并不显赫,但他却能记住这份情谊。尽管曾经受过一些屈辱,他还是在归家后感到自豪。虽然离别已久,他本以为已然忘却,没想到仍记得旧友的恩情。面对长长的信件,作者内心感到羞愧。读信时,发现内容失当,难以自处。作者反思古人为何能如此谦卑,提醒自己要保持谦逊,不应自恃名声。尽管有些无知的朋友只会谄媚,他却明白真正的道义。回想自己从前的无知,如今受到教育后,心中顿时明亮。旧的观念被推翻,新的思想逐渐形成,作者对未来充满期待,并希望能继续保持这样的状态。

注释:

  1. 赫晔:光辉、显赫的样子。
  2. 萎蕤:枯萎、衰败的样子。
  3. 拜席归:拜谢之后回家。
  4. 忸怩:因羞愧而感到不安。
  5. 推与:推给别人,指责。
  6. :饲养、驯养。
  7. 季路:指季子路,曾是孔子的学生,后世用以形容那些虚有其表的人。
  8. 孟氏:孟子的家族,强调名声与实际的差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约1040年-约1090年),字子文,号山人,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抒情,擅长写景,常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令与李常伯相识之后,表达了对李常伯诗作的赞赏与感激,反映了当时士人之间的友谊与文化交流。

诗歌鉴赏:

《谢李常伯》是一首表达友谊和感激之情的诗。诗中,王令通过回忆与李常伯的交往,展现了深厚的情谊和对彼此才华的敬重。全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出对古人谦逊品德的向往与自省。

王令在诗中反复提及“仁义”,这是他对道德的重视与追求。作者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如“剥虎蒙羊猪”,形象地表达了人性中的善与恶,展现出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诗中提到的“百诵百再拜”,更是突显了对文学的热爱与对朋友的敬意,表现出一种对诗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在情感上保持了一个平衡,既有对友人的感激,也有对自身不足的反省。王令通过对古人及自己的反思,探讨了名声与实质的关系,突显出他对真实与真诚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从东南来,忽得连纸诗。”:叙述朋友从东南而来,带来了几首诗,表达了惊喜。
  • “行义不赫晔,名声无萎蕤。”:自己虽然不张扬,但内心依然坚守道义。
  • “虽尝误见辱,旋则拜席归。”:曾经经历过屈辱,但仍然对朋友怀有感恩之情。
  • “别久谓已忘,不图犹记之。”:与朋友分别已久,原以为忘却,实则仍然铭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剥虎蒙羊猪”,用动物比喻人性,形象生动。
  • 对仗:如“星明有常高,日圆无食亏”,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友谊的回忆与反思,探讨了名声与内在道德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一种对真诚与仁义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南:象征着朋友的来访,代表了温暖和亲切。
  • :象征着文化与交流,代表了诗歌的力量。
  • 虎、羊、猪:这些动物象征着人性中的各种特质,反映出诗人对人性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令的《谢李常伯》是表达什么主题的诗?

    • A. 友情
    • B. 离别
    • C. 自省
    • D. 自豪
  2. 诗中提到的“季路”指的是谁?

    • A. 孟子
    • B. 孔子
    • C. 道家
    • D. 荀子
  3. “剥虎蒙羊猪”中的“虎”象征什么?

    • A. 恩情
    • B. 恶性
    • C. 善良
    • D. 名声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友人》——王之涣
  • 《送友人》——李白

诗词对比

  • 王令的《谢李常伯》与李白的《送友人》:两者均表达了对友谊的重视,但王令更侧重于对内心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强调离别的感伤。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
  2. 《王令诗文集》
  3.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

相关诗句

人从东南来,忽得连纸诗。下一句是什么

行义不赫晔,名声无萎蕤。上一句是什么

行义不赫晔,名声无萎蕤。下一句是什么

虽尝误见辱,旋则拜席归。上一句是什么

虽尝误见辱,旋则拜席归。下一句是什么

别久谓已忘,不图犹记之。上一句是什么

别久谓已忘,不图犹记之。下一句是什么

长封大书字,顾我已忸怩。上一句是什么

长封大书字,顾我已忸怩。下一句是什么

开縢把之读,推与果失宜。上一句是什么

开縢把之读,推与果失宜。下一句是什么

剥虎蒙羊猪,借使出类奇。上一句是什么

剥虎蒙羊猪,借使出类奇。下一句是什么

见豺先自奔,遇豢还群随。上一句是什么

见豺先自奔,遇豢还群随。下一句是什么

是故古之人,为己贱若斯。上一句是什么

是故古之人,为己贱若斯。下一句是什么

有闻未之行,季路终不嬉。上一句是什么

人从东南来,下一句是什么

忽得连纸诗。上一句是什么

忽得连纸诗。下一句是什么

行义不赫晔,上一句是什么

行义不赫晔,下一句是什么

名声无萎蕤。上一句是什么

名声无萎蕤。下一句是什么

虽尝误见辱,上一句是什么

虽尝误见辱,下一句是什么

旋则拜席归。上一句是什么

旋则拜席归。下一句是什么

别久谓已忘,上一句是什么

别久谓已忘,下一句是什么

不图犹记之。上一句是什么

不图犹记之。下一句是什么

长封大书字,上一句是什么

长封大书字,下一句是什么

顾我已忸怩。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