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叠》

时间: 2025-04-29 19:05:48

抹涂元不加真色,凋谢犹当易美名。

天下断无西子白,古来惟有伯夷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抹涂元不加真色,
凋谢犹当易美名。
天下断无西子白,
古来惟有伯夷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的是:涂抹的颜色本来就没有真实的色彩,凋谢后的花朵仍然可以轻易获得美名。世上再没有像西施那样的美丽,古往今来只有伯夷那样的高洁。

注释:

  • 抹涂:涂抹,指用颜料涂抹在表面。
  • 元不加真色:原本就没有真实的色彩。
  • 凋谢:指花朵的枯萎、凋落。
  • 易美名:容易获得美好的名声。
  • 西子:指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象征绝世的美丽。
  • 伯夷:古代贤人,代表高洁的品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仪,号止庵,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历史和社会的深刻思考,风格沉郁,语辞铿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刘克庄的晚年,正值南宋社会动荡之际,诗人感慨社会风气与个人品德的衰落,借用西施与伯夷的典故表达对美与德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传统审美与真实品德,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与对高洁品德的赞美。开头两句“抹涂元不加真色,凋谢犹当易美名”,揭示了表面华丽与内在空虚之间的矛盾,暗示当今社会中一些人虽然外表光鲜亮丽,但内心却缺乏真诚与真实的价值,甚至在凋谢之后仍然能获得虚假的名声。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社会的浮华,亦流露出诗人对真实美德的向往。接下来的两句“天下断无西子白,古来惟有伯夷清”则进一步深化主题,通过对西施的美与伯夷的高洁的对照,诗人表达了对历史上美与德的不同追求,强调在当今社会真正的美德已经难以寻觅。整首诗言辞简练而意味深长,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社会的深沉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抹涂元不加真色:这里强调涂抹的色彩是虚假的,暗示一些人表面上的光鲜其实是掩盖真实的空虚。
  • 凋谢犹当易美名:即使是凋谢的花朵,也能轻易得到美名,反映出对虚荣的讽刺。
  • 天下断无西子白:世上已无西施那样的绝代美人,表明真美的稀缺。
  • 古来惟有伯夷清:古代唯有伯夷那样的清高品德,强调高洁与真实的价值。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西施与伯夷的对比,突出美与德的不同。
  • 隐喻:用花朵的凋谢隐喻社会的虚华与腐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外表的美丽与内心的高洁,表达了对真实价值的追求与对浮夸社会风气的不满,强调了道德的珍贵与稀缺。

意象分析:

  • 西子:象征着绝世的美,代表了一种被广泛认可的外在价值。
  • 伯夷:象征着高洁的品德,代表了被历史尊重的内在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西子”是谁? A. 一位诗人
    B. 一位美女
    C. 一位贤人
    D. 一位历史学家

  2. 诗中“凋谢犹当易美名”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美的短暂
    B. 名声的虚伪
    C. 自然的规律
    D. 时光的流逝

  3. 伯夷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外在美
    B. 高洁品德
    C. 个人成就
    D. 文化传承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四叠》与王维的《鹿柴》,两者均探讨了自然与人心的关系,但刘克庄更专注于人心的浮华与真实的缺失,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表达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