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五首》

时间: 2025-04-27 19:11:51

点点沃枯焦,声声伴寂寥。

五更初听雨,千载后闻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雨五首
作者:刘克庄 〔宋代〕

点点沃枯焦,声声伴寂寥。
五更初听雨,千载后闻韶。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细雨滋润着干枯的土地,雨声伴随着寂寞的心情。清晨五点钟时,第一次听到雨声,仿佛在千年之后也能听到那动人的乐曲。

注释

  • 点点:细小的雨滴。
  • :滋润。
  • 枯焦:干枯和焦灼的状态。
  • 声声:一声声的雨声。
  • :陪伴。
  • 寂寥:孤独、寂寞。
  • 五更:指凌晨的时段。
  • 初听:第一次听到。
  • 千载:千年,形容时间的悠久。
  • :指美妙的音乐。

典故解析

“千载后闻韶”可以理解为对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韶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象征着美好的音韵和文化传承。在诗中,不仅是对雨的感慨,也隐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得,号雪舟,晚号醉白,江苏人,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他以豪放的词风和清新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时事等,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诗人通过描写雨的细腻感受,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喜雨五首》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雨与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首句“点点沃枯焦”生动描绘了雨水的细腻和滋润,仿佛可以感受到雨滴轻轻落下的声音,既有物质上的滋润,也暗示着心灵的慰藉。接着“声声伴寂寥”中的“声声”强调了雨声的清晰与细腻,而“寂寥”二字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形成鲜明对比。

“五更初听雨”是一个极具画面感的意象,清晨时分,万物复苏之际,雨声响起,仿佛是大自然为人类送来的祝福。而“千载后闻韶”则是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尽管生活艰难,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永恒不变,这种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人与自然、人与自我情感的和谐统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点点沃枯焦:细雨滋润着枯萎的土壤,点滴之间彰显出生命的希望。
  2. 声声伴寂寥:雨声一声声响起,伴随着内心的孤独感,传达出一种寂寞的情感。
  3. 五更初听雨:在清晨五点,第一次听到雨声,象征着新的开始。
  4. 千载后闻韶:即使在千年之后,仍能听到那美妙的乐曲,暗示理想的永恒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点点”和“声声”来形象化雨滴与雨声,提高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雨声被赋予情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联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雨的欣喜与对人生的哲思,充分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滋润与希望,传达情感的媒介。
  • 寂寥:代表内心的孤独与期盼。
  • :美好音乐的象征,代表理想与美好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点点”指的是?

    • A. 细小的雨滴
    • B. 树叶
    • C. 星星
  2. 诗人通过“声声伴寂寥”想表达什么?

    • A. 喜悦
    • B. 孤独
    • C. 热闹
  3. “千载后闻韶”中的“韶”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花
    • C. 一种食物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体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喜雨五首》与杜甫的《春夜喜雨》:两者都通过雨描绘了自然的美好与人们的情感,但刘克庄更加强调个人的孤独感和对未来的期待,而杜甫则更倾向于对社会的描绘与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