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月见菊二首 赵蕃 〔宋代〕 花前曳杖极徜徉,为汝临风一慨慷。 直自东坡仙去后,无人十月作重阳。
白话文翻译:
在花前拄着拐杖悠闲漫步,为你迎风而立,感慨万分。 自从东坡仙逝之后,再也没有人在十月庆祝重阳节了。
注释:
- 曳杖:拄着拐杖。
- 徜徉:悠闲自在地行走。
- 慨慷:感慨,情绪激动。
- 东坡仙去:指苏轼(字东坡)去世。
-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怀念以及对重阳节习俗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十月,作者在赏菊时感慨苏轼已逝,无人再像他那样在十月庆祝重阳节,表达了对苏轼的深切怀念和对传统习俗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作者在花前拄杖徜徉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深切怀念。诗中“直自东坡仙去后,无人十月作重阳”一句,直接点出了主题,即苏轼去世后,重阳节的庆祝方式似乎也随之消失。作者通过对重阳节的感慨,间接表达了对苏轼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诗的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传统节日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文化传统的珍视和对先贤的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花前曳杖极徜徉”,描绘了作者在花前悠闲漫步的情景,通过“曳杖”和“徜徉”两个动作,展现了作者的闲适和自在。
- 第二句“为汝临风一慨慷”,表达了作者在风中站立时的感慨,这里的“汝”指的是菊花,也是对苏轼的隐喻。
- 第三句“直自东坡仙去后”,直接点出了苏轼去世的事实,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怀念。
- 第四句“无人十月作重阳”,感慨自苏轼去世后,再也没有人在十月庆祝重阳节,表达了对传统习俗的感慨和对苏轼的敬仰。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菊花拟人化,用“为汝”表达对菊花的情感,也是对苏轼的怀念。
- 对比:通过“东坡仙去后”与“无人十月作重阳”的对比,强调了苏轼的影响和传统习俗的变迁。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苏轼的怀念和对传统习俗的感慨。通过作者在十月赏菊时的感慨,表达了对苏轼的敬仰和对重阳节庆祝方式的怀念。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花、曳杖、徜徉、风、菊花、重阳。
- 详细解释:花和菊花象征着自然和传统,曳杖和徜徉展现了作者的闲适,风和重阳则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和对传统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东坡仙去后”指的是谁? A. 苏轼 B. 李白 C. 杜甫 D. 王维
- 诗中提到的“重阳”是指哪个节日? A. 春节 B. 中秋节 C. 端午节 D. 重阳节
- 诗中作者在花前做什么? A. 读书 B. 写字 C. 拄杖徜徉 D. 饮酒
答案:1. A 2. D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
- 黄庭坚的《登快阁》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与赵蕃的《十月见菊二首》都表达了对先贤的怀念,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往事的回忆和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苏轼诗集》
- 《赵蕃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