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甲辰岁盘门外寓居过重午)》
时间: 2025-04-28 00:29:16意思解释
满江红(甲辰岁盘门外寓居过重午)
作者: 吴文英 〔宋代〕
原文展示
结束萧仙,啸梁鬼依还未灭。荒城外无聊闲看,野烟一抹。梅子未黄愁夜雨,榴花不见簪秋雪。又重罗红字写香词,年时节。帘底事,凭燕说。合欢缕,双条脱。自香消红臂,旧情都别。湘水离魂菰叶怨,扬州无梦铜华阙。倩卧箫吹裂晚天云,看新月。
白话文翻译
在萧仙结束时,依然可以听到梁上的鬼啸声未曾消散。荒凉的城外,我无所事事,悠闲地观看一抹野外的烟雾。梅子尚未成熟,我愁绪满怀地对着夜雨,石榴花也未曾佩戴在秋雪中。又是重罗红字写成的香词,正值年时节。帘子底下的事情,随燕子来诉说。合欢的缕带,两条都已脱落。香消红臂,旧情已然远别。湘水离魂,菰叶上满是怨恨,扬州的铜华阙里无梦可寻。倩影躺卧,箫声吹裂了晚空的云彩,仰望新月。
注释
- 萧仙: 可能指代一种乐器或音乐,或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 梁鬼: 指阴间的鬼魂,暗示一种凄凉的气氛。
- 荒城: 一座被遗弃的城市,象征孤独与寂寞。
- 梅子未黄: 梅子未成熟,暗示时光流逝与期望未能实现。
- 榴花: 石榴花,象征爱情或美好事物的缺失。
- 合欢缕: 合欢花的缕带,象征情侣之间的情感联系。
- 湘水离魂: 湘水常被用作离愁别绪的象征。
- 铜华阙: 扬州的铜华阙,象征着繁华与梦幻的破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文英是宋代著名词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词风婉约细腻,常常表现个人的情感与孤独,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观与人事情感的交融。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甲辰年,吴文英在盘门外寓居时,正值重午节气,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满江红》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状态。诗中以“梅子未黄愁夜雨”、“榴花不见簪秋雪”等句子,生动地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整首词的情感充满了悲伤与无奈,展现了作者在孤独环境中对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在结构上,词人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比“合欢缕”的脱落与香消的情景,表现出对往日情感的失落。同时,词中多处使用了自然意象,如“湘水”、“晚天云”等,赋予诗歌一种淡淡的愁绪,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吴文英的《满江红》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对时代变迁的反思,展现了一个时代文人对自身处境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结束萧仙,啸梁鬼依还未灭: 开头描绘了萧瑟的环境,暗示着一种不安的气氛。
- 荒城外无聊闲看,野烟一抹: 通过闲适的观景,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无聊。
- 梅子未黄愁夜雨: 诗人对尚未成熟的梅子感到忧愁,象征着未能实现的愿望。
- 榴花不见簪秋雪: 石榴花与秋雪的缺失,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失落。
- 又重罗红字写香词,年时节: 表达对往事的追忆与情感的缠绵。
- 自香消红臂,旧情都别: 旧情的消散与香气的消失相互映衬。
- 湘水离魂菰叶怨: 湘水的意象加重了离愁的氛围,传达出深切的怀念。
- 倩卧箫吹裂晚天云,看新月: 最后以新月的意象结束,暗示着新的希望与未来。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自然意象比喻人事,增强诗歌的情感深度。
- 对仗: 词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
- 拟人: 将自然景观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使得诗歌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此词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表达了人们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子: 代表未成熟的希望,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失落。
- 榴花: 象征爱情与美好,但此处的缺失暗示对爱情的失落。
- 湘水: 常用于表达离愁别绪,具有浓厚的情感感染力。
- 新月: 象征着新的希望与开始,带有一丝希望的光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下列哪个意象未在诗中出现? A. 梅子
B. 荔枝
C. 榴花
D. 湘水 -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合欢缕”象征着_____。
-
判断题: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对/错)
答案:
- B
- 情感联系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同样表现了对往事的怀念与感伤。
- 晏殊《浣溪沙》: 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
诗词对比:
- 吴文英 vs 李清照: 两位词人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是细腻而充满感伤的诗人,但李清照更多描绘女性的细腻情感,吴文英则更侧重于对时光和环境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吴文英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