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过种山即越文种墓》
时间: 2025-01-10 22:38: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阳台·过种山即越文种墓
作者: 吴文英 〔宋代〕
帆落回潮,人归故国,山椒感慨重游。
弓折霜寒,机心已堕沙鸥。
灯前宝剑清风断,正五湖雨笠扁舟。
最无情,岸上闲花,腥染春愁。
当时白石苍松路,解勒回玉辇,雾掩山羞。
木客歌阑,青春一梦荒丘。
年年古苑西风到,雁怨啼绿水葓秋。
莫登临,几树残烟,西北高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诗人重游故地的感慨。帆船在潮水中沉落,归来的游子思乡情切,山野中的椒树使他感慨万千。弓已折断,冬霜严寒,心机似乎也随之堕落。灯下的宝剑在清风中显得孤寂,正值五湖之畔,舟上雨淋淋。最无情的是岸边的闲花,污浊了春天的愁苦。往昔的白石苍松之路,解开缰绳的玉辇,迷雾中山峦似羞怯。木客在歌声中停顿,青春的梦已化为荒丘。年年古苑,西风吹来,雁在绿水上哀鸣,秋意渐浓。不要再登高望远,几缕残烟飘荡在西北高楼之上。
注释:
- 山椒:一种植物,代表自然景观的感慨。
- 弓折霜寒:比喻人到暮年,心志已衰。
- 灯前宝剑:象征英雄气概,但在此处显得孤独无助。
- 西风:象征着时光流逝和季节变迁。
- 雁怨:指雁鸣声中带有忧伤,表现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文英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事感慨,风格细腻、情感丰富。他在词中常常表现出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诗人重游故地之时,正值秋季,思乡情绪愈发浓厚,勾起了对往昔的思念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开篇以“帆落回潮”引入,直白地表达了游子归国的情景,随之而来的“山椒感慨重游”则揭示了他对故地的思念。诗中使用了多种自然意象,如“白石苍松”、“西风”、“绿水”等,这些都是诗人心境的反映,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蕴含了个人的情感纠葛。
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是忧伤与怀旧,尤其在“最无情,岸上闲花,腥染春愁”一句中,闲花的无情与春愁的浓厚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最后通过“几树残烟,西北高楼”的描写,表达了不可逆转的时光流逝与人生的无奈,深刻地揭示了人对青春与往事的无尽追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帆落回潮,人归故国” – 描绘归乡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归属感与思乡情。
- “山椒感慨重游” – 自然景色唤起内心的感慨,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 “弓折霜寒,机心已堕沙鸥” – 形容人生的无奈与失落,心志已衰。
- “灯前宝剑清风断” – 象征孤独的英雄气概,充满无奈。
- “最无情,岸上闲花,腥染春愁” – 以闲花的无情对比春愁,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感慨。
- “当时白石苍松路,解勒回玉辇” – 追忆昔日曾经的美好与荣耀。
- “年年古苑西风到,雁怨啼绿水葓秋” – 自然与人情的交融,表现出时光的流逝和内心的孤寂。
- “莫登临,几树残烟,西北高楼” – 发出不再登高望远的无奈,象征着追忆与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灯前宝剑”比喻英雄的孤独。
- 拟人:“闲花”被赋予了无情的特性,增加情感的厚度。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词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深刻反映了人对时间流逝和青春易逝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帆:象征离别与归来。
- 山椒:自然景观,代表思乡之情。
- 宝剑:象征英雄与孤独。
- 闲花:象征无情与春愁。
- 西风: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秋天的到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弓折霜寒”意指什么? A. 人生的无奈
B. 季节的变化
C. 自然的美丽 -
“灯前宝剑清风断”中宝剑象征什么? A. 勇气
B. 孤独
C. 友谊 -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乐
B. 悲伤
C. 中立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可以将吴文英的这首词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前者重在描写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而后者则更侧重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两者都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