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其二》

时间: 2025-04-27 14:52:38

雀鷇含淳音,竹荫抱静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雀鷇含淳音,竹荫抱静节。

白话文翻译:

小鸟在巢中发出纯真的鸣叫,竹林的阴影下保持着宁静的节操。

注释:

  • 雀鷇(què kòu):指小鸟在巢中。
  • 淳音:纯真的声音。
  • 竹荫:竹林的阴影。
  • 抱静节:保持宁静的节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苏洵的诗文以议论见长,风格质朴,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的实用性和社会功能。此诗可能是在描述自然景物的同时,寄托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苏洵观察自然时所作,通过对小鸟和竹林的描写,表达了对纯真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首句“雀鷇含淳音”,通过小鸟的鸣叫传达出纯真无邪的意境,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次句“竹荫抱静节”,则通过竹林的阴影表达了宁静和节操的意象,体现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纯真和宁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对高尚道德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雀鷇含淳音”:这句诗通过小鸟的鸣叫,传达出纯真无邪的意境,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 “竹荫抱静节”:这句诗通过竹林的阴影,表达了宁静和节操的意象,体现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小鸟的鸣叫和竹林的阴影,比喻纯真和宁静的生活。
  • 拟人:将竹林赋予“抱静节”的品格,使其具有人的情感和道德追求。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向往纯真和宁静的生活,以及追求高洁的品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高尚道德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雀鷇、淳音、竹荫、静节。
  • 详细解释:雀鷇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纯真,淳音代表着纯真的声音,竹荫代表着宁静的环境,静节则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雀鷇”指的是什么? A. 小鸟在巢中 B. 竹林的阴影 C. 纯真的声音 D. 高洁的品格

  2. 诗中的“竹荫抱静节”表达了什么? A. 宁静的环境 B. 高洁的品格 C. 纯真的声音 D. 生命的活力

答案: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 苏辙《赤壁赋》: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传达了对高尚道德的追求。

诗词对比:

  • 苏轼《题西林壁》与苏洵的这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 苏辙《赤壁赋》则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传达了对高尚道德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洵诗文集》
  • 《宋诗选注》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