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赵文鼎墓 赵蕃 〔宋代〕
君卧青山久,余今白发新。 秋风对摇落,旧事入悲辛。 此世宁长世,吾身岂久身。 萧萧闻鹤夜,耿耿待鸡晨。
白话文翻译:
你长眠青山已久,而我如今刚添白发。 秋风中面对凋零,往事涌上心头,满是悲辛。 这世间哪有永恒,我的生命又岂会长久。 夜晚听到鹤鸣声声,心中焦急等待黎明的到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青山:指墓地。
- 白发新:指作者自己刚添白发,暗示年岁已高。
- 摇落:指树叶凋零,比喻事物的衰败。
- 悲辛:悲伤和辛酸。
- 宁:岂,难道。
- 萧萧:形容风声或草木摇动的声音。
- 耿耿:形容心中不安,焦急等待。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表达作者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著名诗人,与当时名士多有交往,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拜访友人赵文鼎的墓地时所作,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自己和已故友人的境遇,抒发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首句“君卧青山久,余今白发新”直接对比了友人的长眠和自己的衰老,突出了时间的无情。接下来的“秋风对摇落,旧事入悲辛”则通过秋风和落叶的意象,加深了悲凉的氛围,同时也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最后两句“萧萧闻鹤夜,耿耿待鸡晨”则通过夜晚的鹤鸣和焦急等待黎明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卧青山久,余今白发新”:直接对比了友人的长眠和自己的衰老,突出了时间的无情。
- “秋风对摇落,旧事入悲辛”:通过秋风和落叶的意象,加深了悲凉的氛围,同时也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 “此世宁长世,吾身岂久身”: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不可预测。
- “萧萧闻鹤夜,耿耿待鸡晨”:通过夜晚的鹤鸣和焦急等待黎明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对未来的忧虑。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友人的长眠和自己的衰老,突出了时间的无情。
- 拟人:将秋风和落叶拟人化,加深了悲凉的氛围。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青山”对“白发”,“摇落”对“悲辛”,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逝去友人的怀念。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指墓地,象征着永恒和安宁。
- 白发:象征着衰老和时间的流逝。
- 秋风:象征着凋零和衰败。
- 摇落:指树叶凋零,比喻事物的衰败。
- 鹤:在中国文化中,鹤常常象征长寿和吉祥,但在这里可能更多地象征着孤独和哀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青山”指的是什么? A. 山脉 B. 墓地 C. 森林 D. 草原
- “白发新”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年轻 B. 衰老 C. 健康 D. 美丽
- 诗中的“摇落”指的是什么? A. 摇晃 B. 凋零 C. 生长 D. 飘落
- “萧萧闻鹤夜”中的“萧萧”形容的是什么声音? A. 风声 B. 鹤鸣 C. 鸟叫 D. 水声
答案:
- B 2. B 3. B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王维的《送别》: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赵蕃的《谒赵文鼎墓》: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而赵蕃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许多优秀诗作,是研究宋诗的重要参考书。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对理解赵蕃的诗歌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