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竹枝词
作者: 赵文〔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终日望君君不来,为谁犹住郁孤台。
幸自一年无梦到,谁教昨日有书回。
白话文翻译:
整天盯着你,却等不到你,究竟是为了谁还停留在这郁孤台上呢?
庆幸这一年没有梦到你,谁又让昨日的书信重新回到我眼前呢?
注释:
- 终日: 整天,从早到晚。
- 君: 指代所思念的人,通常是情人或朋友。
- 郁孤台: 指的是一个地方名,可能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幸自: 幸好,幸运的是。
- 无梦到: 没有梦见。
- 书回: 书信的回信。
典故解析:
- 郁孤台: 可能是指古代名胜,寓意孤独和思念,也有可能是诗人自己内心情感的寄托。
- 书信: 在古代,书信往来是人与人之间最主要的联络方式,书信的回信象征着情感的联系与思念的加深。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赵文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清新婉约,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情感的思考。
-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赵文对某位友人或爱人的深切思念之时,表达了他在孤独环境中的情感挣扎。
诗歌鉴赏:
《竹枝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在孤独中等待的人。诗人在郁孤台上整日凝望,内心充满渴望与期待,但却又感到无奈与孤寂。“终日望君君不来”,这句开头直接传达了思念的迫切和心中的空虚。接下来的“为谁犹住郁孤台”,则引发读者思考,作者的等待究竟是为了谁,似乎也在质疑自己这种无望的期待。
“幸自一年无梦到”表达了一种奇妙的自我安慰,虽然思念的人未归,但至少这一年没有因思念而做梦,似乎是在逃避内心的痛苦。然而“谁教昨日有书回”又揭示了内心的矛盾,曾经的书信如同思念的催化剂,回忆的涌现使得孤独感倍加深重。
整首诗以简单的日常生活场景为背景,蕴含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展现出对爱情的渴望及对孤独的思考,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终日望君君不来: 表达了诗人整天在等待,却始终等不到心中的那个人。
- 为谁犹住郁孤台: 质疑自己的等待究竟是为了谁,传达出一种孤独感与无奈。
- 幸自一年无梦到: 说明在这一年中,虽然思念但并未因思念而做梦,暗示一种自我安慰。
- 谁教昨日有书回: 提到旧日书信的回归,唤起回忆与情感,进一步加深了孤独的体验。
-
修辞手法:
- 对比: “无梦到”与“书回”形成对比,前者是安慰,后者是痛苦。
- 拟人: 通过“谁教”把书信赋予了情感,增强了感情的表达。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围绕着对爱情的渴望、孤独的体验以及思念的复杂情感,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郁孤台: 象征孤独和思念的场所,反映诗人的内心状态。
- 书信: 代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书信的回来又引发了更深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终日望君君不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开心 B. 思念 C. 愤怒
答案:B -
“郁孤台”象征什么? A. 热闹 B. 孤独 C. 旅游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书回”指的是什么? A. 失去的信件 B. 旧日的回忆 C. 新的爱情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诗词对比:
- 比较赵文的《竹枝词》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达了思念与孤独。但赵文的作品更侧重于等待的无奈,而李清照则更强调情感的细腻与变化。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赵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