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道中书触目》
时间: 2025-01-24 05:29: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村道中书触目
作者:陆游 〔宋代〕
短篱曲曲对开门,
修竹阴阴不见村。
别浦回潮鱼沪密,
孤舟春近雁沙温。
路逢行客时交辔,
店卖新醅一举樽。
忽过乱山幽绝处,
恍如白帝到东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条蜿蜒的乡村小路,路旁有曲折的篱笆和阴影中的修竹,村庄隐藏在竹林之中看不见。潮水退去,渔民在密集的鱼网中忙碌,孤舟靠近了温暖的沙洲,春天的气息渐渐逼近。路上偶遇行人,我与他交谈,便停下马匹;在小店里,刚酿好的酒被人举杯相邀。忽然,经过一片幽静的山林,令人恍惚仿佛到了白帝城的东屯。
注释:
- 短篱:指小篱笆,形容乡村的朴素。
- 曲曲:形容篱笆的形状弯曲,增添了乡村的生动。
- 修竹阴阴:高耸的竹子形成阴影,营造了一个清幽的环境。
- 别浦:指分开的水边,可能是一个渔港。
- 回潮:潮水退去,渔民忙于捕鱼。
- 孤舟:指一只单独的小船。
- 交辔:指在路上停下马匹与人交谈。
- 新醅:新酿的酒。
- 恍如:恍惚如同,表示一种梦幻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文学家,生于杭州,卒于绍兴。他的作品以情感真挚、思想深邃而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势衰弱,他在诗中通过描绘乡村的宁静生活,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社会动荡的无奈。
诗歌鉴赏:
陆游的《江村道中书触目》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一个静谧而富有生活气息的乡村场景。诗的开篇,通过“短篱曲曲对开门,修竹阴阴不见村”,给人一种亲切的乡愁感,短篱笆和修竹的细腻描绘,表现了乡村精致而温馨的氛围。接着,诗人用“别浦回潮鱼沪密”描绘了渔港的繁忙景象,春天的到来与渔民的生活紧密相连,展现了生命的律动和自然的和谐。
“路逢行客时交辔”一句,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温情,诗人通过与行人的短暂交集,体现了人情的温暖。最后两句“忽过乱山幽绝处,恍如白帝到东屯”,则带有一种梦幻的色彩,使人感受到诗人心中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仿佛在瞬间穿越了时空,回归到一个理想的桃花源。
整首诗中,陆游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使读者感受到乡村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流露出他内心深处的忧愁与思考。诗人在描写自然景物的同时,也传达了对人生的哲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短篱曲曲对开门:描绘了乡村小路边的篱笆,形状弯曲,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 修竹阴阴不见村:竹林茂密,形成阴影,村庄隐匿其中,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 别浦回潮鱼沪密:渔港的潮水退去,渔网中的鱼密集,描绘了农村的渔业生活。
- 孤舟春近雁沙温:孤舟在春天的沙洲附近,暗示着春天的温暖即将来临。
- 路逢行客时交辔:在路上偶遇行人,停下马匹闲聊,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 店卖新醅一举樽:在小店里,刚酿好的酒被举杯相邀,体现了乡村的淳朴和热情。
- 忽过乱山幽绝处:突然经过一片幽静的山林,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 恍如白帝到东屯:令人恍惚仿佛到了白帝城,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恍如白帝”,将白帝城比作理想的栖息地,富有诗意。
- 对仗:如“短篱曲曲,对开门”,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如“修竹阴阴”、“孤舟春近”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乡村景象。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隐含着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无奈。
意象分析:
- 短篱:象征乡村的宁静与朴素。
- 修竹:代表生命的坚韧与隐秘的美。
- 孤舟:象征着孤独与自由。
- 春天:代表希望与生机。
- 白帝城:象征理想与追求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短篱曲曲”是指什么?
- A. 一条笔直的篱笆
- B. 一条弯曲的篱笆
- C. 一片竹林
-
“修竹阴阴不见村”中“阴阴”表示什么?
- A. 明亮
- B. 阴暗
- C. 寒冷
-
诗中提到的“白帝”是指哪个地方?
- A. 白帝城
- B. 白帝山
- C. 白帝河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陆游的《江村道中书触目》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陆游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情感,而王维则更倾向于独处之美和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