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远其一》
时间: 2025-01-26 00:41: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李白的《寄远其一》
三鸟别王母。衔书来见过。
肠断若剪弦。其如愁思何。
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
奏曲有深意。青松交女萝。
写水山井中。同泉岂殊波。
秦心与楚恨。皎皎为谁多。
白话文翻译:
三只小鸟告别王母,衔着书信来找我。
心肠如同被割断的琴弦,愁思又能如何呢?
远远地知道你在玉窗之内,纤细的手轻轻拨弄云彩。
演奏的曲子蕴含着深意,青松与女萝交缠在一起。
写水与山皆在井中,同一泉水怎能不一样波澜?
秦的心情与楚的怨恨,明亮的月光为谁而多?
注释:
字词注释:
- 王母:传说中的西王母,是掌管长生不老的女神。
- 衔书:叼着书信,指带来消息。
- 肠断:心痛如绞,形容极度的悲伤。
- 玉窗:指美人的居所或卧室。
- 云和:指云彩的和谐美丽。
- 青松交女萝:青松与女萝相交,描绘自然景色。
- 同泉岂殊波:同一泉水为何会有不同的波澜,暗示人事的变幻。
- 皎皎:明亮的样子,形容月光。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王母”是古代神话中的人物,象征着长生与不老。“秦心与楚恨”则指代了历史上秦楚两国的恩怨情仇,表现了对历史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卓越的诗才,被誉为“诗仙”。他的作品多以抒情、豪放见长,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寄远其一》成诗于李白游历期间,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与愁苦,同时融入了他对历史的感慨与自然的描绘。
诗歌鉴赏:
《寄远其一》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诗,李白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的思念。诗的开头以“鸟”作为引子,既寓意自由又象征着信使,迅速拉开了场景的帷幕。接着,“肠断若剪弦”一句,形象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与失落,展现出他深厚的情感基调。
在描述他人时,诗人提到了“遥知玉窗里”,这一句透露出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视。纤手弄云和,表达出轻柔与优雅的画面,仿佛是在描绘一幅美丽的图景,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愁苦的抒发,更是充满了对美的追求。
最后,诗中提到的“秦心与楚恨”,则将个人情感升华至历史的层面,使得作品在情感与哲理之间取得了平衡,显示了李白深邃的思考与丰富的文化积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鸟别王母:引入意象,三只鸟象征着信件的传递,告别王母暗示离别之情。
- 衔书来见过:鸟衔着书信,来传达信息,进一步强调离别的苦楚。
- 肠断若剪弦:肠断比喻内心的痛苦,剪弦则是形象地表现心情的断裂与悲伤。
- 其如愁思何:愁思无尽,表达了愁苦的无奈与深重。
- 遥知玉窗里:遥远地知道你在窗里,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纤手弄云和:细腻的手轻柔地拨弄云彩,描绘出一种优雅的意象。
- 奏曲有深意:演奏的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意。
- 青松交女萝:青松与女萝的交织,展现自然的和谐美。
- 写水山井中:水与山的意象,描绘出一种静谧的景象。
- 同泉岂殊波:同一泉水为何波澜不同,隐喻人事变幻无常。
- 秦心与楚恨:引入历史,表达对过往恩怨的反思。
- 皎皎为谁多:明亮的月光,最终归结于对情感的探寻与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肠断若剪弦”形象地比喻痛苦。
- 拟人:将自然意象赋予人性,如“弄云和”。
- 对仗:如“青松交女萝”,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思念以及历史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情感基调深沉而又优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鸟:象征信使、自由,暗示离别。
- 王母:象征美好与永恒。
- 玉窗:代表着美好的情感与思念的寄托。
- 青松与女萝:自然的和谐美,象征友情的紧密与美好。
- 秦心与楚恨:历史的纠葛,体现情感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王母”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美好与长生
- C. 战争
- D. 友情
-
“肠断若剪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悲伤
- C. 愤怒
- D. 满足
-
诗中“青松交女萝”描绘了什么样的意象?
- A. 战斗
- B. 自然和谐
- C. 城市繁华
- D. 失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李白的《寄远其一》与杜甫的《春望》均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但李白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与自然的描绘,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愁苦,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李白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李白的诗歌及其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