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其十四》

时间: 2025-01-11 06:03:10

胡关饶风沙。

萧索竟终古。

木落秋草黄。

登高望戎虏。

荒城空大漠。

边邑无遗堵。

白骨横千霜。

嵯峨蔽榛莽。

借问谁凌虐。

天骄毒威武。

赫怒我圣皇。

劳师事鼙鼓。

阳和变杀气。

发卒骚中土。

三十六万人。

哀哀泪如雨。

且悲就行役。

安得营农圃。

不见征戍儿。

岂知关山苦。

(一本此下有争锋徒死节。

秉钺皆庸竖。

战士死蒿莱。

将军获圭组。

四句)李牧今不在。

边人饲豺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胡关饶风沙,
萧索竟终古。
木落秋草黄,
登高望戎虏。

荒城空大漠,
边邑无遗堵。
白骨横千霜,
嵯峨蔽榛莽。

借问谁凌虐,
天骄毒威武。
赫怒我圣皇,
劳师事鼙鼓。

阳和变杀气,
发卒骚中土。
三十六万人,
哀哀泪如雨。

且悲就行役,
安得营农圃。
不见征戍儿,
岂知关山苦。

一本此下有,
争锋徒死节。
秉钺皆庸竖,
战士死蒿莱。

将军获圭组,
四句李牧今不在。
边人饲豺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的荒凉与战乱的悲惨。
胡关的风沙肆虐,
萧瑟的景象似乎与古老的时光相连。
树木凋零,秋草变黄,
我登高远望,看到敌军的踪影。

荒凉的城池空在大漠之中,
边境的城市无一处完好。
白骨横卧在千霜之上,
嵯峨的山峦遮挡了丛林的生机。

我想问,究竟是谁在凌虐百姓?
那些天之骄子,残暴而又威武。
我伟大的皇帝愤怒不已,
调动军队,敲响战鼓。

阳光变得如杀气般寒冷,
士兵们骚扰着中原的土地。
三十六万的百姓,
悲伤的泪水如雨下倾。

我在为行役而悲伤,
哪里能去营造农田?
不见征战的孩子,
怎能知道关山的艰苦?

这一切之下,
争斗只换来徒劳的死节。
执掌权杖的都是庸人,
战士们死于荒草之中。

将军虽获封赏,
李牧的英名却已不在。
边境的人们只能养活豺狼。

注释

  1. 胡关:指北方边境,与胡人相关的地区。
  2. 萧索:形容荒凉、凄凉的景象。
  3. 戎虏:指敌军,通常指外族侵略者。
  4. 白骨横千霜:形容尸体遍地,寒霜覆盖。
  5. 天骄:指天之骄子,指高贵或有权势的人。
  6. 劳师事鼙鼓:调动军队出征,打击敌人。
  7. 泪如雨:形容悲伤痛苦,泪水如雨般倾泻。
  8. 营农圃:指耕种农田,安居乐业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他一生游历广泛,作品以豪放、奔放著称,擅长抒情与写景,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由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战乱频繁的时代,李白通过描绘边疆的荒凉和战士的苦难,表达了对国家动荡和百姓苦难的深切关怀。诗中流露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古风其十四》是一首充满悲怆情感的诗,诗中通过对边境荒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开篇的“胡关饶风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风沙与孤寂的环境,紧接着的“萧索竟终古”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荒凉的感觉,仿佛人类的历史在这里停滞不前。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如“木落秋草黄”和“白骨横千霜”,不仅展现了凄凉的外部环境,也反映出内心的悲痛与无奈。李白在此将自然与人世相结合,透过景象的凋零,表达了对人间苦难的深切同情。

“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这一句更是道出了诗人对流亡生活的无奈与对安定生活的渴望,流露出对战乱的强烈反感。结尾时,李牧的提及则突显了英才的缺失与时代的悲哀,边疆不仅饲养着豺狼,也饲养着无尽的苦难与绝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显示了李白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他以悲怆的笔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苦难,激发读者的共鸣,使人不禁思考战争的意义与代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胡关饶风沙”:描绘边疆的气候环境,给人以荒凉、孤独的感觉。
  2. “萧索竟终古”:传达一种历史的沉重感,似乎在感叹生命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
  3. “木落秋草黄”:秋天的景象象征着凋零,暗示了即将到来的寒冬和生命的结束。
  4. “登高望戎虏”:诗人站在高处,遥望敌军,表现出一种无力感。
  5. “荒城空大漠”:荒凉的城市与空旷的大漠对比,突显战争带来的破坏。
  6. “边邑无遗堵”:边境城市已无一处完整,战火摧毁了一切。
  7. “白骨横千霜”:生动地描绘出死亡的惨状,令人痛心不已。
  8. “嵯峨蔽榛莽”:高山阻挡了生机,暗示着生存的艰难。
  9. “借问谁凌虐”:诗人发出疑问,表达对施暴者的愤怒。
  10. “天骄毒威武”:揭示了权贵的残暴与对百姓的压迫。
  11. “赫怒我圣皇”:皇帝愤怒,暗示国家的危机与不安。
  12. “劳师事鼙鼓”:调动军队,意味着要进行战斗,表明战争的无奈。
  13. “阳和变杀气”:原本温暖的阳光变成了杀气,暗示战争的阴影。
  14. “发卒骚中土”:士兵骚扰中原,表明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15. “三十六万人”:指数量庞大的百姓,暗示战争的影响。
  16. “哀哀泪如雨”:形象地描绘出百姓的悲痛心情。
  17. “且悲就行役”:对流亡生活的无奈感叹。
  18. “安得营农圃”:渴望安定的生活,反映出对和平的向往。
  19. “不见征戍儿”:思念远方的孩子,表达了亲人的牵挂。
  20. “岂知关山苦”:感叹不知边关的艰辛与苦楚。
  21. “一本此下有”:转折,表明诗人对现状的深思与反思。
  22. “争锋徒死节”:表明争斗只换来无谓的牺牲。
  23. “秉钺皆庸竖”:指挥权掌握在庸人手中,表现出对统治者的不满。
  24. “战士死蒿莱”:战士死于荒草中,暗示着悲惨的命运。
  25. “将军获圭组”:暗指将军虽然获得封赏,但无助于改变战乱。
  26. “四句李牧今不在”:提到李牧不在,强调人才的缺失与历史的悲哀。
  27. “边人饲豺虎”:最后以豺狼作结,象征着边境的危险与苦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阳和变杀气”,用阳光的变化来比喻战乱带来的恐怖。
  • 对仗:如“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排比:如“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通过排比的方式加深了诗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悲怆的语调,揭示了战争的惨烈及其对百姓的影响,表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对国家命运的关怀。李白通过对边境苦难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呼唤人们对和平与安定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胡关:象征边疆的苦难与侵略。
  2. 白骨:代表战争的残酷与死亡。
  3. 秋草:暗示生命的凋零与无奈。
  4. 豺狼:象征边境的危险与生存的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白骨横千霜”意指什么?

    • A. 春天的美好景象
    • B. 战争带来的死亡
    • C. 田园的富饶
    • D. 家庭的团圆
  2. 填空题:诗中“且悲就行役,安得____”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3. 判断题:李白在诗中对战争持积极态度。 (对/错)

答案

  1. B
  2. 营农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别董大》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杜甫:李白的作品多展现个性豪放,情感奔放,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现实与人民疾苦,风格相对沉重。两者在战乱题材的处理上,李白强调个体情感,杜甫则更倾向于历史的沉重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李白全集》
  2. 《唐诗三百首》
  3. 《古代诗词鉴赏》

这些书籍和资料将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李白的诗歌及其背景,丰富对古诗词的欣赏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