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湖竹枝 其二十三
作者: 魏新河
徐行宛转又拈髭,
第一名园好作诗。
楼榭隐藏桥出没,
珍丛尽处现苏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西湖边漫步的情景,诗人悠闲地走着,轻轻抚摸着自己的胡须,感叹这里是写诗的好地方。周围的楼阁隐藏在树木之中,时隐时现的桥梁增添了景致,而在繁茂的花丛尽头,苏堤的美景展现出来。
注释
- 徐行:慢慢地走。
- 宛转:形容走路的姿态轻柔而曲折。
- 拈髭:指轻轻地抚摸或玩弄自己的胡须,表现出悠闲自得的状态。
- 第一名园:指的是西湖,因其美丽而著称。
- 楼榭:指的是楼阁和亭子。
- 隐藏:指被树木遮蔽。
- 桥出没:形容桥在树林间时隐时现。
- 珍丛:指的是珍贵的花丛。
- 苏堤:苏堤是西湖的一条著名堤岸,因苏东坡而得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新河,现代诗人,作品以自然景观及人文情怀为主题,擅长用清新细腻的语言描绘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对西湖的游览之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创作灵感的追求,反映了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诗歌鉴赏
《西湖竹枝 其二十三》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西湖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氛围。诗人在悠闲的散步中,感受到了西湖的宁静和诗意,体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诗中的意象生动而富有层次,从徐行的姿态到楼阁的隐现,再到苏堤的显现,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诗的开头用“徐行宛转又拈髭”描绘出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状态,接着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致观察,展示了西湖的独特魅力。诗中的“第一名园”不仅是对西湖的赞美,也是对其作为诗歌创作源泉的认同。楼榭、桥梁、花丛等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仿佛在邀请读者亲自走入这片灵秀之地。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温和而愉悦,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环境与内心世界的和谐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徐行宛转又拈髭:以缓慢的步伐游走,展现出一种闲适的气息,抚摸胡须,显得心情愉悦。
- 第一名园好作诗:明确指出西湖是一个诗意盎然的地方,适合创作。
- 楼榭隐藏桥出没:描绘出楼阁在树林中若隐若现的景象,营造了一种神秘而优雅的氛围。
- 珍丛尽处现苏堤:在繁茂的花丛尽头,苏堤的美景浮现,表现出自然的丰富与多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西湖比作“第一名园”,强调其独特地位。
- 拟人:楼榭与桥的“隐藏”和“出没”,让景物更具生动性。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对西湖自然景色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在灵感迸发之际的愉悦心情,传达出一种人文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徐行:象征闲适生活。
- 楼榭:代表人文景观。
- 桥:象征通往美好景致的路径。
- 珍丛:代表自然的丰盈。
- 苏堤:象征文化的深厚底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第一名园”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颐和园
- B. 西湖
- C. 庐山
- D. 泰山
-
“楼榭隐藏桥出没”中的“隐藏”是什么意思?
- A. 露出
- B. 隐蔽
- C. 消失
- D. 照明
-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忧伤
- B. 愉悦
- C. 激昂
- D. 沉思
答案
- B. 西湖
- B. 隐蔽
- B. 愉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观,但更加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壮丽的自然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着重于人生哲理与自然的结合,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鉴赏》
- 《魏新河诗集》
- 《西湖文化与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