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雨山草湿,爽籁杂枯木。
闲吟竺仙偈,清绝过于玉。
白话文翻译:
夜晚的雨水让山上的草变得湿润,凉爽的风掠过枯木。闲来无事,吟诵着竺仙的偈语,声音清澈、绝美,胜过了玉石的音韵。
注释:
- 夜雨:夜间的雨,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山草湿:山上的草因雨水而湿润,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 爽籁:清凉的风,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 杂枯木:枯木与湿草形成对比,显示出自然的多样性。
- 竺仙偈:竺仙是指中国佛教中的高僧,偈语是其所作的诗句,通常简练而富有哲理。
- 清绝:声音清脆且绝美,形容诗句的优雅和深远。
典故解析:
“竺仙”指的是竺可桢,古代著名的高僧,他的偈语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这一提及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修养,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佛教文化的推崇与借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贯休,唐代诗人,字惟道,号清白。以诗歌和书法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象与人情物态,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在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在山中听着雨声,被自然的景色和禅意所打动,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夜雨》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且富有禅意的夜雨图景。开头两句,诗人以“夜雨山草湿”引入,雨水滋润了山上的草,给人以生命的感受。接着“爽籁杂枯木”,描绘出清风吹动枯木的声音,形成了一种自然的和谐。诗中后半部分,诗人提到“闲吟竺仙偈”,不仅表达了个人的闲适情趣,也暗示了对佛教文化的追求。最后一句“清绝过于玉”,以玉的美丽作为对比,强调偈语的清新脱俗,给人一种超越世俗的感受。这首诗在意象上、情感上均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唐代文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夜雨山草湿:描绘夜间细雨轻轻滋润山上的草,表现出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 爽籁杂枯木:清凉的风穿过枯木,形成了动静结合的画面,增强了自然的诗意。
- 闲吟竺仙偈: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悠闲地吟诵高僧的诗句,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 清绝过于玉:强调吟诵的声音清亮、动人,甚至胜过了玉石的音韵,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吟诵的声音比作玉,增强了声音的清脆感。
- 对仗:在结构上,前后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主题主要围绕自然的美与内心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及对佛教文化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夜雨:象征宁静与思考的时刻。
- 山草:生命力的象征,表现自然的生机。
- 枯木:生命的残缺与轮回,形成视觉的对比。
- 竺仙偈:代表着佛教智慧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爱情的思考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
C. 对历史的追忆 -
诗中提到的“竺仙偈”是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高僧的诗句
C. 一种自然现象 -
“清绝过于玉”表达了什么意思? A. 诗句的声音清脆绝美
B. 玉的价值更高
C. 自然的声音更动人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写夜雨带来的生机,但更注重对时局的感慨。
- 李白的《月下独酌》则通过月亮的描写,表现孤独与自我对话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