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来自去动洪炉,无象无私无处无。
回雁不多消气力,染花应最费工夫。
溟濛便恨豪家惜,浓暖深为政笔驱。
莫讶相逢只添睡,伊余心不在荣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诗人的心境。诗中提到“自来自去动洪炉”,指的是春天的气息如同火炉般温暖而又变化无常;“无象无私无处无”则表示春天的气息并没有固定的形象,似乎是无处不在的。接着提到“回雁不多消气力”,意指春天的到来让雁群的力量下降,似乎在暗示春天的温暖使得生机渐渐消散。“染花应最费工夫”则说明春天的花卉需要费心去打理。后面的几句表达了诗人对豪门世家的不屑与对现实政治的无奈,最后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心中对名利的淡漠与不屑。
注释:
- 洪炉:象征春天的温暖气息。
- 回雁:指北归的雁群,象征春天的到来。
- 染花:指春天的花卉需要精心打理。
- 豪家:指富裕的家庭,对其奢华生活的反感。
- 政笔:指政治的权力与操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0年,卒于公元912年。他以诗风清新、笔力洒脱著称,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兼具哲理性与艺术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天的某个时节写成,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春天的温暖不仅带来了自然的复苏,也引发了诗人对人生、名利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贯休的这首《春》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诗人的心境交织在一起。开头两句“自来自去动洪炉,无象无私无处无”,通过生动的意象表现了春天的温暖与变幻,展现了诗人对春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感悟。接下来的“回雁不多消气力,染花应最费工夫”则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却又暗含了对繁忙生活的思考,似乎在感慨春天的来临并未带来真正的轻松与宁静。
整首诗在描绘春天的同时,融入了诗人对名利与社会的反思,特别是对豪门世家的不屑与无奈,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对简单生活的渴望。最后一句“莫讶相逢只添睡,伊余心不在荣枯”则传达出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与内心的宁静,似乎在告诫读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才是最重要的。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来自去动洪炉:春天的气息如同火炉般温暖而变化无常。
- 无象无私无处无:春天的气息没有固定的形象,似乎无处不在。
- 回雁不多消气力:春天的到来让雁群的力量下降,暗示生机渐渐消散。
- 染花应最费工夫:春天的花卉需要费心去打理。
- 溟濛便恨豪家惜:对豪门世家的奢华生活表示不屑。
- 浓暖深为政笔驱:对现实政治的无奈与失望。
- 莫讶相逢只添睡:与人相逢不必感到惊讶,只会让人感到困倦。
- 伊余心不在荣枯:我心中对名利的淡泊与不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洪炉”,形象生动。
- 对仗:如“无象无私无处无”与“回雁不多消气力”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洪炉:象征春天温暖的气息。
- 回雁:春天的使者,象征生机与希望。
- 染花:象征对生活的勤奋与用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贯休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回雁不多消气力”中“回雁”指什么?
- A. 一种动物
- B. 归来的雁群
- C. 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 D. 春天的象征
-
诗中表达对豪门世家的态度是?
- A. 赞美
- B. 不屑
- C. 同情
- D. 依赖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诗词对比:
与孟浩然的《春晓》相比,贯休的《春》更注重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而孟浩然则专注于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两者皆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