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参政见招游龙鹤山归途有作》

时间: 2025-01-27 03:23:10

上有高峰树倚天,下临深涧水生烟。

陶鎔泉石山中相,舒卷云霞地上仙。

松色呼儿开后槛,笋舆为客过前川。

不因同落天涯久,那得岩扉共此缘。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李参政见招游龙鹤山归途有作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上有高峰树倚天,下临深涧水生烟。
陶鎔泉石山中相,舒卷云霞地上仙。
松色呼儿开后槛,笋舆为客过前川。
不因同落天涯久,那得岩扉共此缘。

白话文翻译:

在高耸的山峰上,树木直立青天之下;深涧的水流涌动,似在升腾烟雾。
泉水流淌,山石交融,宛如人间陶渊明的隐居;云霞舒展,宛如天上的仙人。
松树的颜色呼唤着孩子们打开后面的窗棂,竹笋的舆车带着客人过河。
若不是我们在天涯海角久别重逢,又怎会在这岩石的门扉中共享此缘分?

注释:

  • 陶鎔: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居生活著称,诗中提到他暗示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岚烟:指山间的薄雾或烟雾,表现出自然的清幽。
  • 松色:松树的颜色,象征着清新和生机。
  • 笋舆:竹笋制成的车,古代常用竹子制作工具和交通工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君昊,号南华,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个人的哲思。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融入道家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魏了翁游览龙鹤山归途时,意在表达他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全诗以高峰、深涧、泉石、云霞等意象构建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开篇以“上有高峰树倚天,下临深涧水生烟”两句,展现出雄伟的山峦与蜿蜒的溪流,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高远与深邃的感觉。接着,诗人将陶渊明的隐逸生活与自然相结合,表达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在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与友人共游的情景,松树的颜色仿佛在召唤着孩子们,竹笋的舆车则象征着旅途中的欢乐与陪伴。最后两句则引人深思,不因久别而失去联系,正是因为这种缘分的存在,才使得生活的意义更加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上有高峰树倚天:描绘山顶的树木高耸入云,展现自然的壮丽。
  2. 下临深涧水生烟:深涧的水面升腾起烟雾,渲染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3. 陶鎔泉石山中相:指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与自然的融合,反映诗人向往的生活。
  4. 舒卷云霞地上仙:形容云彩如仙人般舒展,增添了诗的仙气。
  5. 松色呼儿开后槛:松树的颜色呼唤孩子们开窗,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6. 笋舆为客过前川:竹笋的车子带着客人过河,描绘出旅行的欢快情景。
  7. 不因同落天涯久:表明即使久别的朋友,依然能重聚。
  8. 那得岩扉共此缘:强调友情的珍贵与缘分的美妙。

修辞手法:

  • 比喻:泉石与陶渊明的隐逸生活相提并论。
  • 对仗:如“高峰”与“深涧”,“云霞”与“地上仙”形成对仗工整的结构。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惜,展现了诗人豁达的心境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峰: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高度。
  • 深涧:代表着人生的深邃与复杂。
  • 云霞:象征着梦幻与超脱。
  • 松树与竹笋:分别象征着坚韧与柔和,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陶鎔”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杜甫
    B. 李白
    C. 陶渊明
    D. 白居易

  2.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主要包括哪些? A. 高峰、深涧
    B. 江河、湖泊
    C. 森林、沙漠
    D. 山谷、海洋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友情的珍贵
    B. 自然的美丽
    C. 理想的追求
    D. 生命的短暂

答案:

  1. C. 陶渊明
  2. A. 高峰、深涧
  3. A. 友情的珍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魏了翁与王维的山水诗对比,两者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的作品更倾向于抒情与哲理,魏了翁则融入更多的人生感悟与友情描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