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茶马生日 其二》

时间: 2025-02-04 15:33:21

浪誇京洛渐尘清,局面今翻第几枰。

须倚玉龙擎重任,暂依金马作长城。

时人共记维寅度,阳画元从建亥生。

试向后天推八八,吾宗卜数万为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魏茶马生日 其二
浪誇京洛渐尘清,
局面今翻第几枰。
须倚玉龙擎重任,
暂依金马作长城。
时人共记维寅度,
阳画元从建亥生。
试向后天推八八,
吾宗卜数万为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京洛地区的清新气象,局势变化宛如棋局翻转。我们必须依靠玉龙的力量来承担重任,暂时依赖金马来构筑防线。人们共同记住了维寅年,阳光的画图从建亥年开始变化。试着向后推算八八,结果我们的宗族命运将是万事亨通。

注释:

  • 浪誇:夸耀、赞美的意思。
  • 京洛:指的是京城和洛阳,古代中国重要的城市。
  • 尘清:尘埃清净,形容环境清新。
  • 局面:指局势或形势。
  • 玉龙:象征高贵、权威的事物。
  • 金马:象征富贵与荣耀。
  • 维寅:指的是农历中的一个年份。
  • 阳画元:指的是阳光与图画的关系。
  • 建亥: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年。
  • 推八八:指的是推算命运。
  • 卜数:占卜、预测数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049-1119),字廷之,号石林,宋代诗人、书法家、政治家。魏了翁在诗歌创作上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的时期,京洛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作者通过对局势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与对历史的反思。

诗歌鉴赏:

《魏茶马生日 其二》通过细腻的意象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与人们对未来命运的思考。诗中“浪誇京洛渐尘清”,以清新之气象开篇,展现了繁华之后的宁静,似乎在感叹历史的轮回与人事的无常。接下来的“局面今翻第几枰”则暗示了政治棋局的复杂多变,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须倚玉龙擎重任”一句,表现了对领导者的期望与依赖,玉龙象征着权威与责任,体现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关心与期待。而“暂依金马作长城”则是将财富与荣耀视为保护国家的屏障,反映了经济与文化的双重支撑。

在后文中,诗人提到“时人共记维寅度”,似乎在提醒当时的人们要铭记历史,明白时局的变化。最后的“试向后天推八八,吾宗卜数万为盈”则是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希望通过推算命运来获取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景。

这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象鲜明,情感深邃,是魏了翁诗作中的一篇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浪誇京洛渐尘清:赞美京洛地区的环境逐渐清净,暗示社会的变革。
  2. 局面今翻第几枰:局势如棋局般翻转,暗示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
  3. 须倚玉龙擎重任:依靠君主或权威来承担国家重任,表达对领导的期望。
  4. 暂依金马作长城:财富与荣耀是保护国家的重要保障,反映经济对国家的支持。
  5. 时人共记维寅度:提醒人们铭记历史,借鉴过去的教训。
  6. 阳画元从建亥生:阳光的变化象征着时代的变迁。
  7. 试向后天推八八:推算未来的命运,展现对未来的思考。
  8. 吾宗卜数万为盈:希望家族繁荣昌盛,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龙”与“金马”象征权威与财富,增强了诗歌的意象。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意象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局面”、“长城”等词汇,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社会变迁的深刻观察与思考,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权威与财富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的认知。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京洛:象征繁华与文化的发源地。
  • 玉龙:象征权力与责任,寓意深远。
  • 金马:象征财富与荣耀,代表经济实力。
  • 长城:象征防守与保护,代表国家的安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局面今翻第几枰”意指什么?

    • A. 政治局势变化
    • B. 棋局的翻转
    • C. 环境的清新
    • D. 财富的增长
  2. “须倚玉龙擎重任”中“玉龙”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权威
    • C. 自然
    • D. 文化
  3. 诗中的“金马”主要象征什么?

    • A. 文化
    • B. 权力
    • C. 财富
    • D. 未来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比较魏了翁的诗歌与李白的豪放风格,魏了翁更注重社会现实与历史反思,而李白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