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仙 赵蕃 〔宋代〕
楚辞香草费磨研,何独无言到水仙。 荐菊要令和靖配,思鲈更儗步兵贤。 未应玉树能回死,宁与梅花作导前。 多坐未能空结习,故遭天女散诸天。
白话文翻译:
楚辞中的香草费尽心思琢磨,为何独独对水仙无言以对。 推荐菊花以使和靖相配,思念鲈鱼更拟步兵贤士。 不应认为玉树能使人复活,宁愿与梅花一同前行。 多次坐下却未能空掉习气,因此遭遇天女散布诸天。
注释:
- 楚辞香草:指《楚辞》中的香草,如《离骚》中的“香草美人”。
- 费磨研:费尽心思琢磨。
- 荐菊:推荐菊花。
- 和靖:指和靖先生,即宋代诗人林逋,以爱菊著称。
- 思鲈:思念鲈鱼,鲈鱼在古代文学中常象征思乡之情。
- 步兵贤:指步兵中的贤士,此处可能指诗人自己。
- 玉树:传说中的仙树,能使人长生不老。
- 梅花:象征坚韧不拔的品质。
- 多坐:多次坐下。
- 空结习:空掉习气,指摆脱世俗的束缚。
- 天女散诸天:天女散花,佛教故事中的一种景象,象征美好和净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晚年,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通过对水仙、菊花、梅花等自然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中提到的“和靖”和“步兵贤”可能是诗人自我期许的象征,而“天女散诸天”则可能反映了诗人对精神净化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水仙、菊花、梅花等自然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中“楚辞香草费磨研”一句,既表达了对《楚辞》中香草美人的怀念,也暗示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荐菊要令和靖配”和“思鲈更儗步兵贤”则进一步以菊花和鲈鱼为媒介,表达了对高洁人格和思乡之情的向往。最后两句“未应玉树能回死,宁与梅花作导前”和“多坐未能空结习,故遭天女散诸天”则通过对玉树和梅花的对比,以及对天女散花的描绘,传达了对生死、超脱和净化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楚辞香草费磨研,何独无言到水仙。
- 这句诗通过对《楚辞》中香草的怀念,引出了对水仙的思考。诗人认为水仙同样具有高洁的品质,为何独独对它无言以对。
-
荐菊要令和靖配,思鲈更儗步兵贤。
- 这句诗以菊花和鲈鱼为媒介,表达了对高洁人格和思乡之情的向往。诗人希望菊花能与和靖相配,而鲈鱼则象征着对家乡的思念。
-
未应玉树能回死,宁与梅花作导前。
- 这句诗通过对玉树和梅花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看法。诗人认为玉树虽能使人长生不老,但生死是自然规律,宁愿与梅花一同前行,追求高洁的品质。
-
多坐未能空结习,故遭天女散诸天。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和净化的向往。诗人多次坐下却未能摆脱世俗的束缚,因此遭遇天女散花,象征着精神上的净化和升华。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通过将水仙、菊花、梅花等自然意象与高洁品质相联系,运用了比喻手法,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 拟人:诗中将菊花、鲈鱼等自然意象赋予了人的情感和品质,运用了拟人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和富有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了对仗手法,如“荐菊要令和靖配,思鲈更儗步兵贤”,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人通过对水仙、菊花、梅花等自然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和对生死、超脱的深刻思考。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水仙:象征高洁的品质。
- 菊花:象征高洁的人格。
- 梅花:象征坚韧不拔的品质。
- 玉树:象征长生不老的愿望。
- 天女散花:象征美好和净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和靖”是指哪位宋代诗人? A. 苏轼 B. 林逋 C. 黄庭坚 D. 陆游
-
诗中“思鲈更儗步兵贤”一句中的“鲈”象征什么? A. 高洁品质 B. 思乡之情 C. 长生不老 D. 坚韧不拔
-
诗中“未应玉树能回死”一句中的“玉树”象征什么? A. 高洁品质 B. 思乡之情 C. 长生不老 D. 坚韧不拔
-
诗中“多坐未能空结习”一句中的“空结习”指什么? A. 摆脱世俗的束缚 B. 追求高洁品质 C. 长生不老 D. 坚韧不拔
答案:
- B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林逋《山园小梅》:同样以梅花为题材,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对自然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赵蕃《水仙》与林逋《山园小梅》:两首诗都以自然意象为媒介,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但赵蕃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生死、超脱的思考。
- 赵蕃《水仙》与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两首诗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人生经历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楚辞》:收录了《离骚》等经典作品,有助于理解诗中提到的“楚辞香草”。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宋代文学的背景知识,有助于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