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岸
作者:杜牧
河岸微退落,柳影微凋疏。
船上听呼稚,堤南趁漉鱼。
数帆旗去疾,一艇箭回初。
曾入相思梦,因凭附远书。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河岸微微退后,柳树的影子也显得稀疏凋零。船上可以听到孩子们的呼喊声,堤岸南边赶着网鱼的人。几只帆船快速驶过,一只小船则像箭一样回到了起点。曾经进入过思念的梦中,因而我写信寄托我的思念。
注释:
- 微退落:轻微地退去。
- 柳影微凋疏:柳树的影子变得稀疏,暗示秋天的到来。
- 呼稚:孩子们的呼喊声。
- 漉鱼:捕捞鱼。
- 数帆旗去疾:几只帆船迅速驶过。
- 艇箭回初:小船如飞箭般返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而被称为“小李杜”。他的诗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风格清丽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秋天,正是自然景色逐渐凋零的时节,反映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和对远方亲友的思念。
诗歌鉴赏:
《秋岸》这首诗以清晰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情感。开篇的“河岸微退落,柳影微凋疏”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萧瑟。河岸的退落和柳影的凋零,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着,诗人转向船上的日常生活,孩子们的呼喊声和赶鱼的人,打破了秋日的寂静,增加了生活的气息。
“数帆旗去疾”一句,描绘了几只帆船快速驶过的场景,表现出一种生动的动感,象征着人们对未来的追求与向往。而“一艇箭回初”则通过对比,呈现出一种静谧与急促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结尾的“曾入相思梦,因凭附远书”则是情感的升华,诗人通过梦境与书信,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这种情感的细腻与深刻,使整首诗充满了秋天的凄美与思念的温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河岸微退落:描绘了秋水渐退的景象,象征时光流逝。
- 柳影微凋疏:柳树的影子稀疏,暗示秋季的来临。
- 船上听呼稚:船上可以听到孩子们的声音,增添生活的气息。
- 堤南趁漉鱼:堤岸南边的人们忙于捕鱼,展现了日常生活的繁忙。
- 数帆旗去疾:几只快帆船飞速驶过,表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 一艇箭回初:小船快速返回,表现了生动的景象与心情的急切。
- 曾入相思梦: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 因凭附远书:通过书信寄托思念,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小船比作箭,表现速度之快。
- 拟人:柳影似乎带有情感,表现出秋天的萧瑟。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岸: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 柳影:代表秋天的凋零与孤独。
- 船:象征生活的旅途与追求。
- 相思梦:表现思念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柳影微凋疏”表达了什么季节的特点?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诗中提到的“船上听呼稚”是指什么?
- A. 成人的声音
- B. 孩子们的呼喊声
- C. 动物的叫声
- D. 风的声音
答案:
- C. 秋天
- B. 孩子们的呼喊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牧的《秋岸》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内心的情感。杜牧的诗更侧重于生活的细腻描写,而王维则多了一份清幽与宁静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集》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