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鲍溶宅有感
作者:杜牧 〔唐代〕
寥落故人宅,重来身已亡。
古苔残墨沼,深竹旧书堂。
秋色池馆静,雨声云木凉。
无因展交道,日暮倍心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再次来到故人鲍溶的宅子,看到昔日的情景,感慨良多。故人已经去世,宅院显得冷落寂静。地面上长满了古老的苔藓,残留的墨迹沼泽里显得荒凉,深竹掩映下的书堂依旧保存着昔日的气氛。秋天的色彩让池水和房馆显得格外宁静,雨声带来一阵凉意,伴随着云木的低沉。诗人感叹,无法再与旧友畅谈,日暮时分倍感伤心。
注释:
- 寥落:形容冷落、荒凉。
- 故人宅:指已故的朋友居住的地方。
- 古苔:指生长在旧墙或地面上的苔藓,象征时间的流逝。
- 残墨沼:残留的墨迹,可能指的是故人留下来的书法或者书写的痕迹。
- 深竹:深色的竹子,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 旧书堂:曾经书香满溢的地方。
- 交道:交往、交谈。
- 倍心伤:更加感到伤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牧(803年-852年),字洵,号樽前,唐代诗人,生于今河南省。以其诗名于世,尤其是五言绝句,其作品常表达对历史、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杜牧晚年,他在政治上屡遭挫折,身心俱疲。此时他重游故人之宅,感叹时光流逝和友人的离世,因而产生了深深的惆怅和怀旧之情。
诗歌鉴赏:
《过鲍溶宅有感》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展示了杜牧深刻的情感和对往事的追忆。诗的开头“寥落故人宅”就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诗人与故人的回忆交织在一起。接下来的“古苔残墨沼”描绘了环境的荒凉,暗示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诗中提到的“秋色池馆静,雨声云木凉”展现出一幅宁静而清冷的秋日图景,雨声如同心中的伤感在回响,令人倍感孤寂。最后一句“无因展交道,日暮倍心伤”则是情感的高潮,诗人因无法再与故人交谈而感到无奈与悲痛,日暮时分的景象更加增强了这种心伤的情绪。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杜牧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寥落故人宅,重来身已亡”:诗人再次来到故人宅,感到故人已去世,宅子显得冷清。
- “古苔残墨沼,深竹旧书堂”:描绘了荒凉的环境,古苔和残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旧书堂则勾起往日的回忆。
- “秋色池馆静,雨声云木凉”:秋天的静谧与凉意,让人感到内心的孤独。
- “无因展交道,日暮倍心伤”:无法与故人交谈,使得诗人在日暮时分感到更为悲伤。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古苔残墨沼,深竹旧书堂”,通过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秋色”、“雨声”等,构建了诗中的氛围,体现情感的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怀念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人生的无常。
意象分析:
- 故人宅:象征友情与过去的美好回忆。
- 古苔:象征时间的流逝与遗忘。
- 秋色:象征生命的衰退与内心的孤独。
- 雨声:象征忧伤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牧的《过鲍溶宅有感》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友情的怀念
B. 对爱情的抒发
C. 对自然的赞美 -
诗中提到的“古苔残墨沼”主要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美好的回忆
C. 生活的繁忙 -
诗中的“日暮倍心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满足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杜牧的《过鲍溶宅有感》,两者均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前者更注重社会的苦难,后者则偏向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文集》
- 相关研究论文及评论集